衛 教 Q&A
   
33. 醫生開類固醇的藥物給我吃,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潘恆之醫師)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因具有很強的抗發炎及調節免疫的作用。很多免疫風濕相關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血管炎等等,均需使用類固醇治療。除此之外,癌症、氣喘與慢性肺疾、早產兒肺部疾病、皮膚病、腦膜炎、敗血症等疾病的治療,類固醇也佔有一定的角色。 在腎

臟方面,類固醇不會造成腎臟病變,反而對某些腎臟疾病有治療或緩解的效果。有些因為免疫機轉引起的腎臟病變,比如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腎絲球腎炎、藥物過敏所產生的間質性腎炎、腎臟移植後的排斥,都需要用到類固醇治療。 然而,類固醇也不是對所有的腎臟疾病都有效,在次發性的急慢性腎臟疾病就不是用類固醇來治療。最重要的是,不當的濫用雖然可以短時間的緩解身體的不舒服,但是長時間使用卻是有害的。類固醇造成的副作用包括外觀上的皮膚變薄易淤青、青春痘、多毛,體脂肪分布改變導致月亮臉、水牛肩、軀幹肥胖、體重增加;引起眼壓升高、早發性白內障、血糖和血壓的升高甚至動脈硬化;腸胃方面增加胃炎、潰瘍、出血的發生機率;情緒上的影響有人會太過亢奮,有人會憂鬱;月經週期的改變;骨骼流失造成骨質疏鬆,高劑量的使用,增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率;最嚴重的因免疫抑制,導致嚴重感染甚至有生命威脅。類固醇的使用並不是那麼簡單,當用則用時類固醇是救命仙丹,長時間的濫用甚至突然停藥卻可能造成身心的傷害。因此,審慎的與您的醫師討論,在醫師評估下,適當的使用並完整的接受診斷與追蹤,才是使用類固醇的正確方法。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