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種類
|
接種疫苗的方式及時間
|
接種後的反應
|
接種疫苗的禁忌
|
卡介苗(BCG)
|
寶寶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方可接卡介苗預防接種
|
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結節,紅色小結節6逐漸長大微有癢,4-6週可變成膿泡或潰瘍,不可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清潔,用無菌紗布或棉擦拭即可,經2-3個月潰瘍自然癒合,有時同側腋窩淋巴腺會腫大,如果接種部位腫脹厲害有感染情形時,則請醫師檢查。
|
1.
發高燒。
2.
患有嚴重急性症狀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
出生時伴有其它嚴重先天性疾病
4.
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時
5.
可疑之結核病患,勿直接接種卡介苗
6.
嚴重濕疹
|
B型肝炎疫苗(HBV)
|
孕婦若為高傳染性帶原者,表面抗原RPHA效價≧1:2560,嬰兒於出生24小時內另注射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若孕婦為低傳染性帶原者或健康者,其嬰兒仍需按時接種,三劑B型肝炎疫苗。
注射方式為新生兒出生後3-5天,滿1個月,滿6個月注射一劑。
|
通常接種後,,部位沒有反應或可能有紅腫、發燒、嘔吐反應。
|
1.
出生後觀察24小時,認為嬰兒外表,內臟機能及活動力欠佳者。
2.
早產兒體重未達2200g者
3.
有窒息、呼吸因難、心臟機能不完全、嚴重黃疸、昏迷或痙攣等嚴重病情者
4.
有先天性畸形及嚴重的內臟機能障礙者
|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DPT)
小兒痲痺疫苗(POLIO)
|
幼兒要在一歲內接種三劑三合一疫苗,並在一歲半在追一劑,一般完成三合一疫苗接種的孩,預防破傷風的效果達95%,但只能維持十年。
|
1.
一般並沒有什麼反應,少有噁心、嘔吐、發燒、腹瀉。但不能確定是因為接種疫苗所引起的
2.
接種口服疫苗後,約三百萬人有一名發生痲痺的機會
|
1.
發高燒
2.
免疫能力受損者
3.
接受腎上腺皮質素或抗癌藥物治療者
4.
孕婦
|
痲疹疫苗(MEASLES)
|
最好在九個月大時接種一劑,於15個月大時在追加 一劑痲疹、腮腺炎、德國痲疹合疫苗(M.M.R.)
|
1.
接種部位可能有局部反應,如紅斑、熱或腫脹
2.
接者約有10-15%在接種4-10天,微發燒,可能持續2-5天
3.
偶而會出現疹子、鼻炎、輕微的咳嗽或柯氏斑點
4.
約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因接種痲疹疫苗引起急性腦炎
|
1.
患有比感冒還嚴重的疾病者,但一般的感冒患者不在此限
2.
免疫功能不全者
3.
正使用腎上腺皮質素及抗癌藥物者
4.
孕婦
|
痲疹、腮腺炎、德國痲疹疫苗(MMR)
|
在寶寶15個月時接種效果最好
|
1.
局部反應少
2.
與痲疹疫苗一樣在接種後第五至十二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
3.
與德國麻疹一樣,偶有發燒、暫時性關節痛
4.
腮腺炎疫苗曾有引起輕微中樞神經反應之病例報告,但機率極小
|
1.
患有嚴重疾病者,但一般感冒不在此限
2.
免疫不全者,包括使用腎上腺皮質素或抗癌藥物者
3.
孕婦
4.
婦女打完MMR三個月內不可懷孕
|
|
水痘疫苗
(Varilrix)
|
1.
12個月以上及12歲以下之幼兒
2.
高危險群及健康接觸者
|
少數接種數天至數星期會有丘疹般發疹
|
不與麻疹疫苗一起接種
|
|
日本腦炎疫苗
(JBE)
|
因為日本腦炎疫苗為一種不活性病毒疫苗,要得到最好的免疫效果,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三劑的基礎疫苗接種,國小一年級追加一劑
|
因為不活性疫苗反應較小,局部反應在接種部位有發紅、腫脹、疼痛,偶有全身反應,如發燒、惡寒、頭痛及倦怠感,經2-3天會消失發生嚴重的反應機會很低,約百萬分之一,而導致死亡之機率約千萬分之一
|
患有比感冒還嚴重的疾病者,如發高燒
|
|
流行性感冒疫苗
|
年紀
|
肌肉注射劑量
|
注射次數
|
局部反應很少,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時,接種後有75%以上的保護力,但每年仍需注射一次。
|
患有比感冒還嚴重的疾病者,如發高燒
|
|
6-35個月
|
0.25㏄
|
2次
|
|
3-8歲
|
0.5㏄
|
2次
|
|
9-12歲以上
|
0.5㏄
|
1次
|
|
12歲以上
|
0.5㏄
|
1次
|
|
B型流行性桿菌疫苗
|
~14個月嬰兒注射兩劑;兩劑須間隔兩個月。
15個月追加一劑。
15個月前未接種者,僅須注射單一劑量
|
少數人6-48小時會有紅斑、發燒、局部腫硬塊。
|
一個月產生抗體。
孕婦避免注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