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產期乙群鏈球菌感染是潛在的臨床隱憂之一。傳統的看法認為孕婦作全面篩檢以及治療,效果不彰;一則無法根絕帶菌狀態,二則對於新生兒晚期的感染也未見預防或減少的效益。但這種帶菌狀態的產婦,往往讓胎兒、新生兒暴露在感染源之上,以致發生新生兒感染,可能因而帶給小寶寶極大的生命威脅危機。倘若不幸又遇上極猛暴型的菌種,病程急速惡化而致新生兒死亡,必定會帶給家屬極沈重的打擊,也給周產期專科醫師帶來困擾。
這種細菌受到普遍重視是因為它會造成新生兒感染,敗血症以及新生兒腦膜炎等問題。據估計,一般孕婦無症狀性的陰道CBS菌落帶菌率約在百分之五至三十之譜。就已知道產道內檢出乙群鏈球菌的孕婦,約有百分之十五的新生兒帶菌,但這個比率遠超過新生兒發病率(約千分之六)。一般相信早產、低體重、產婦發燒以及早期破水等因素,常與新生兒CBS感染有密切關連性,但足月足重的新生兒一樣無法倖免。新生兒的感染常可見早發性或遲發性的感染表癥。
及早型發作:
指出生後一週內發病,通常在48小時之內常見症狀急驟演變,臨床上病況急速惡化,以至死亡等高死亡率的急症。受感染者大都是低體體兒,而最可怕的一種狀況就是表現出敗血性休克伴有呼吸窘迫,雖極力在抗生素的治療下,數小時之內亦快速踏入新生兒死亡之途。大多數的新生兒表現出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的問題,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個案併發新生兒腦膜炎。
延遲型發作:
通常在出生後一個星期,漸進式發病,大多數的病兒以腦膜炎來表現病況。其死亡率則降低到15%至30%,但伴有腦膜炎的個案,卻有新半數合併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大都多的新生兒帶菌者都是無症狀的,因此診斷依然需要依賴細菌培養、分離以及型別鑑定。取樣的地方包括肚臍、喉頭、外耳道、膀胱尿液及直腸口,而孕婦感染的症狀則包括畏寒、發燒、子宮壓痛、解尿疼痛、尿急及菌尿或膿尿等非特異性感染症狀。治療方面仍是以盤尼西林抗生素為首選藥物。
目前對於防治乙群鏈球菌的感染,個人有下述的見解:
在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孕期時作細菌篩檢,若是帶菌者,則需治療,且應禁絕性事活動。一週後再予檢查,確認是否治癒。如果仍是帶菌者,或尚未及複檢時,已入院待產,這就要提醒醫護人員對該個案付予更多注意。諸如早期破水者應注意感染發炎的跡象,儘可能減少手指內診的次數,儘早分娩胎兒,轉知新生兒科醫師注意監視小寶寶,甚至及早給予抗生素治療。未破水者進入陣痛待產階段,可以考慮給予高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一有胎心速頻脈,或母體發燒即應考慮儘速分娩。對所有這些高危險帶菌孕婦,下次懷孕前,懷孕的前、中、後期都應作CBS培養,若出現陽性菌種即併同配偶同時治療。從而將這種難纏的細菌感染的機會或禍源降到最底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