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孩常常因為皮膚癢,導至用手搔癢導而致全身皮膚破皮、出血、甚至結痂,這種情形尤其以冬天的時候更為嚴重,如此經年累月下來,長期就醫卻無法有效治療,因此對小孩或父母均是苦不堪言,此種病症在中醫則稱之為「四彎風」,也就是西醫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四彎風」的中醫命名是根據本病好發於肘部,膝膕等四肢伸側,所以稱之為「四彎風」。中醫古代典籍《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有記載此症為:「生在兩腿彎,腳彎,每月一發,形如風癬,屬風邪襲,入腠理而成」,就是本病發生的特性寫照。「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患者的先天體質有關,通常較易發生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所以患者除了本疾病外尚可能伴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是蕁麻疹等其它疾病,其中以氣喘最常見。
這類疾病的發生大多為家族遺傳頃向,臨床上由於疾病的反覆發生,常常造成小孩身心的不適,例如有些患者因皮膚太癢以致影響夜間的睡眠,或是上課無法集中精神,導致學習障礙。此外本疾病常因搔癢過度導至皮膚潰爛感染也是一大問題,所以適當的藥物治療及防止傷口感染為本病的治療重點。
中醫對「四彎風」的治療藥物有「清熱利濕」之劑如:生地黃、薄荷、白蘚皮等,可以涼血清熱,袪濕止癢;「健脾除濕」之劑如蒼朮、茯苓、澤瀉等,有健脾燥濕及淡滲利濕的作用;至於有「陰虛血燥」者可用熟地黃、當歸、玄參、丹皮等藥物來達到滋陰養血潤燥的作用,除了內服藥外,又可用地膚子、白蘚皮、蛇床子等藥,煎湯外洗來減輕皮膚的傷口發炎及止癢,,這樣可以加強治療的效果,不過飲食的適當搭配及居家生活中過敏原的去除,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患者對於本疾病有基本的認識再加上適當的中藥治療,通常可以得到良好的療效。
2011年12月1日中醫部重新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