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損傷、免疫性肝病、血吸蟲病等疾患遷延不癒,所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臟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損傷較常見。臨床上早期可無症狀,後期可出現肝功能減退、脾腫大、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腹膜炎、肝昏迷、肝腎綜合癥等併發症。肝硬化在中醫屬於積聚、臌脹、黃疸等範疇。
早先認為肝硬化是無法逆轉的,但近幾年來的研究顯示,肝硬化的早期,肝內異常增生的結締組織仍可被降解和重吸收,後期則較難恢復。因此阻止肝纖維化的發展,乃至逆轉其病理過程,成為防治肝硬化的關鍵。由於肝硬化現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而近年來中醫常用的方劑及藥物的研究開發,世界各國不遺餘力。在2000年腸胃學及肝臟學雜誌,日本學者發表中藥方劑小柴胡湯有抗肝纖維化及抗肝癌的效果,其他報導有抗肝纖維化的中醫藥有丹參、桃仁、當歸、牡丹皮、田三七、柴胡、芍藥、甘草、黃芩、雞血藤、紅花、五味子、漢防己、冬蟲夏草、甜瓜蒂、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桂枝茯苓丸、補陽還五湯、大柴胡湯……等等。
在分析肝硬化常用的中醫方劑研究中,以健脾益氣藥(如白朮、黨參、黃耆、甘草、大棗、人參)及養血化瘀、滋陰藥
(如當歸、丹參、赤芍、白芍、熟地、鱉甲)的使用頻率最高。現代的藥理研究亦證實:白朮有升高白蛋白及糾正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功能,和明顯又持久的利尿作用,促進電解質排泄(尤其是鈉離子),以及抗癌作用﹔黨參有促進肝細胞恢復,修復損傷的肝細胞﹔黃耆有增強機體抵抗力及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大棗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增加血清蛋白﹔人參能促進蛋白質及核酸的合成,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當歸能改善肝臟微循環,降低肝門脈血粘度及門脈高壓,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促進肝細胞再生,從而恢復肝臟合成白蛋白的正常功能﹔丹參亦有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及膠原纖維合成,促進已形成的膠原纖維降解以及抗自由基的功用。
中醫治病講求辨證論治,有是證用是藥,處方因人而異,藉著現代醫學的進展及中醫藥理學的研究,使中醫治療能辨證與辨病、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但患者在使用任何藥物前,要先諮詢專業醫師,勿聽信傳言,勿使用來路不明藥物。如在中醫臨床上,五味子、桃仁、大黃常用來治療肝病,但五味子的療效成份為醇的提取物,水煎煮除無療效外,反而使病情加重﹔桃仁含苯甲醛氰酸,長期大量應用反而會損肝功能。大黃有利膽退黃功效,臨床用於治療黃疸,但新近研究證實大黃能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中小劑量有一定的利膽退黃作用,大劑量或長時間應用,則反而使膽紅素升高。
肝硬化患者平時宜適度休息,調適情緒,充足營養,用藥從簡,勿濫用類固醇及中醫壯陽藥 (兩者會使肝癌發生率升高),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相信您的人生也可以是彩色的。
2011年12月1日中醫部重新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