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進來一位約三十歲年輕人,手一伸到持脈枕上就說:<醫生,我最近常覺腰酸,疲倦,頻尿,小便多泡沫,是不是腎虧?是不是腎臟有毛病?>
經過詳細的病史詢問,檢查及解釋之後,才如釋重負般的離開門診。我想這位年輕人的問題,也是許多人常在腎臟科門診問的問題,也造成許多人的困擾。到底<腎虧>在中醫代表什麼意義?腎虧是不是腎臟有問題?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腎虧>是中華文化裡面相當有趣的一個問題,演變至今,腎虧成了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一個代名詞。而坊間媒體也常出現<專治腎虧>,<補腎壯陽藥物>等的廣告。提到<腎虧>首先要了解中醫<腎>所代表的涵義,中醫所講的<腎>是一種功能性的概念,其包含了現代醫學所謂的泌尿,生殖,免疫,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而中醫的<腎>有藏精,主水液代謝,主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之功能,也有腎上腺的功能,而非單指腎臟而言。中醫<腎>的病證包括腎陰虛,腎陽虛,腎氣不足,腎精不足,腎不納氣,腎虛水泛等乃是一組臨床症狀加上舌診,脈診歸納所得,在中醫古籍裡並無提到<腎虧>的名詞但有提到<腎氣不固>的證型--出現小便頻數清長,尿後餘瀝甚或遺尿不禁,遺精早泄或尿帶白濁,腰膝酸軟,面色淡白,聽力減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等證,但是這些證型並非專指腎臟病所造成,其他器官的病變也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必須找專科醫師仔細檢查,查出病因方可對症下藥。
中藥的補腎藥主要分為<補腎陰>和<補腎陽>兩類。補腎陰的藥如女貞子,熟地,山茱萸,山藥,枸杞,龜板,常用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大補陰丸>,<左歸丸>等主要用來治療腎陰虛證。而補腎陽之藥如鹿茸,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常用方劑如右歸丸,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等主要用來治療腎陽虛證。這些藥物經由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皆有調節人體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特別是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來促進與此相關疾病的恢復,也是所謂扶正固本的概念。
總之腎虧並不等於腎臟有病,而腎臟病也不一定會出現腎虧的症狀,因此最重要的是當身體出現腰酸,頻尿,倦怠乏力,泡沫尿,水腫,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時應盡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斷,查出病因再對症治療.而不應聽信坊間一些<誇大不實>的廣告或自行服用一些誇大療效的藥物,而耽誤了病情才是最划不來的.
2011年12月1日中醫部重新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