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心臟病在中醫屬於胸痹、心痛的範疇。病名最早見於二千多年前《內經》一書,並對本病的病因及一般症狀均有記載,在其《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又在其《素問‧臟氣法時論》篇云:「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東漢‧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一書中,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進行專門論述,對其病因病機作了詳細的分析,同時提出具體治療的方藥。後世醫家豐富了本病的治法,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心痛》用蘇合香丸,明‧王肯堂《證治準繩》用失效散,清‧王清任《醫林改錯》用血府逐瘀湯,治療本病均收到良好療效。
近三十年來,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研究更加積極,使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機理更加明白,如在治療冠心病的中醫療法中,活血化瘀法﹝代表方為冠心二號方,組成為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降香﹞可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纖維蛋白穩定因子作用,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外周循環,對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對平滑肌有解痙及緩解疼痛,增高肌體耐缺氧能力等作用;益氣活血法﹝如益氣活血注射液,組成為人參、黃耆、當歸﹞有增強左心室的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芳香溫通法﹝如寬胸丸、寬胸氣霧噴劑﹞可緩解血管痙攣、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而緩解疼痛;益氣養陰法﹝如生脈散,組成為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有正肌性作用,能增強冠狀血流,調整心肌代謝,降低耗氧量,提高耐缺氧力,調節血壓,改善微循環;宣痹通陽法﹝如瓜蔞薤白注射液﹞有增加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狀動脈灌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保健原則:
1.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2.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3.戒菸。
4.不喝咖啡、濃茶及烈酒;不酗酒,一天最多兩杯。
5.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攝取均衡營養,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果。
6.適度的運動,但要避免抬舉重物。
7.適度的休息,不過度勞累。
8.保持身心愉快,減少日常生活中的壓力。
9.注意保暖。
10.若血壓控制不穩定,或發生心肌梗塞或心絞痛之患者,三至六個月內不宜出遠門旅遊。
11.洗澡時盡量用淋浴少泡浴,水溫以不超過攝氏42度為宜。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膳藥茶輔助療法:
1.薤白粥
材料:薤白3錢、蔥白2莖、白米2兩
做法:把薤白、蔥白洗淨切碎,與白米一同煮為粥。
用法:每日2-3次溫服。
功效:寬胸止痛。適用於心肌梗塞、心絞痛的患者。
2.山楂粥
材料:山楂1兩、白米2.5兩、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山楂煎取濃汁、去渣,再加入白米及適量開水熬粥,然後加砂糖調味即可。
用法:當點心服用,但不宜空腹服用。
功效:降血壓、降血脂、促消化、散瘀血。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食積停滯患者。
3.桃仁粥
材料:桃仁3錢、白米2兩。
做法:先將桃仁搗碎,加水研汁去渣,加白米熬為稀粥。
用法:每日一次,溫服,7天為一療程。
功效: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適用於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懷孕婦女及腹瀉者不宜服用。
4.菊花山楂茶
材料:菊花5錢、山楂3錢。
做法:以500CC 開水悶泡10分鐘即可。
用法:代茶飲用,不拘時。
功效:降血壓、降血脂、促消化。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
5.首烏丹參紅棗茶
材料:何首烏1.5兩、丹參3錢、紅棗10粒
做法:將上述藥材加水1000CC,慢火熬煮30分鐘。
用法:代茶飲用,不拘時。
功效:降血壓、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老化、軟便。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及便秘患者。腹瀉者不宜服用。
6.生脈飲
材料:黨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丹參2錢
做法:將上述藥材加入600CC水,慢火熬煮20分鐘即可。
用法:早晚溫服。
功效:益氣生津,提高溫差耐受力,增強心肺功能。適用於動脈硬化及冠心病患者。
另文獻報導,許多天然化學物質具有保護心臟作用,如多酚類、類黃酮、前青花素等。這些物質廣泛存在於茶葉、洋蔥、生姜、芹菜、花椰菜、蘋果、茄子、小紅莓、豆類、玉米、大蒜、胡蘿蔔…等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樣地攝取這些營養素,可大大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2011年12月1日中醫部重新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