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小兒保育觀

    傳統醫學經過數千年的歷練,累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傳統醫學的許多理念與療效,反而愈能補西醫之不足。在此中西醫學交流的時代中,我們從新的觀點,探討傳統醫學中小兒的保育觀。在小兒保育觀上特別注重「治未病」的預防醫學。

中醫小兒保育觀有以下重點:

一、注意溫度的變化與衣著   
  明代徐春甫《養子十法》中提出: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 等原則,強調小兒衣著不可過多或過少,背、腹、足等要注重保暖。實際應用上,例如小兒睡眠時喜踢被,家長們整晚為他們蓋被,反反覆覆不勝其煩,也影響睡眠。由中醫的觀點,可於小兒睡眠時穿著適厚的衣服,但不要穿著壅腫,使呼吸不暢。穿背心、腹部圍肚兜及雙足著襪保暖等值得嘗試。

二、宜適度的戶外運動   
  主張應有充足的睡眠,並主張在氣候適宜情況下,讓小兒到戶外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如:「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損傷。凡天和日暖無風之時,令母將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 不致疾病。」 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

三、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並且注重均衡的營養
  由於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脆弱,消化機能未趨完善,所以古代醫家都十分注重飲食節度,反對乳食太飽。所謂「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可免積滯之患。」「若要小兒安,須受三分饑與寒。」並且強調食宜清淡,不可偏食。如 << 大生要旨 >> 云:「小兒飲食有任意偏好者,無不致病。」又云:「凡黏膩乾硬酸鹹辛辣燒炙煨炒煎, 俱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現代小兒多喜高熱量飲食,而且過量,造成許多小胖子,而肥胖相伴而來的心臟血管、高血壓、膽固醇、積滯.... 等等問題,所以依據古人觀點,選擇清淡、易消化、不偏食、不過量等,可保小兒安。

四、小兒進補宜慎重   
  凡藥之性,皆有所偏,醫藥治病,是以藥物之偏性,矯正臟腑之偏性。所謂:「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小兒元氣幾何? 能無陰受其損, 而變生不測耶?」現代人喜歡給小兒進補,從維他命到健康食品,到各種補養中藥等等,不一而足,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五、宜保持精神安靜心情愉快
  由於小兒屬於「成而未全,全而未壯。」的體質,受外界刺激多是第一次, 對於外界刺激的應付能力不足,所以保持小兒精神安靜,是非常重要。 徐氏云:「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吠,忽見牛馬等畜,或嬉戲驚駭,或忽聞大聲因而作搐者,緣心氣成虛而精神離散故也」因此,保持小兒精神安靜,尤其是初生的嬰兒,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對促進小兒大腦的發育,智慧的增長,氣質的培養等,有著重要的作用。總之,傳統醫學中小兒保育觀念,許多與現代醫學的理念不謀而合,兩者各有所長。宜去蕪存菁,相輔相成。

2011年12月1日中醫部重新校稿。

首頁   長庚紀念醫院   聯絡我們   後台管理   網路硬碟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 桃園市龜山區舊路里頂湖路123號 TEL:(03)319-6200
版權所有 © 網站內容為長庚中醫部所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網頁負責人:王雅慧 分機2612 2024/07/2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