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轉介流程通常是先由復健科醫師診篩檢、診斷後,轉介 至相關的專業人員,經由評估治療,給予個案教育及治療計劃的設 計,及個案治療計劃的執行。當達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化,經再 評估後,可針對其需要,轉介至其它新的計劃。
早期療育中的"小兒物理治療"是藉著科學原理之運用,及配合遊 戲治療方式,以預防、鑑定、評估、治療兒童發展遲緩或動作失能 ,達到促進人類健康與功能之專業。物理治療的執行內容包括: 1.操作治療:增加肌肉骨骼系統活動度及延展性。 2.運動治療:利用球上運動、墊上運動、輔具運動、家長協助, 以誘動作發展及功能協調。 3.儀器治療:利用聲、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增 進個體功能化。 常見發生動作障礙的疾病 1.發展及神經肌肉障礙:腦性麻痺、發展性神經障礙、發展遲緩 、智能不足、唐氏症、輕微腦傷、腦部感染、腦膜炎。 2.脊柱病變:脊椎及脊椎膜膨出、脊椎發育不良、脊椎損傷、脊 椎腫瘤。 3.周邊神經及肌肉障礙 :如斜頸、臂神經叢受損、漸進性肌肉萎 縮、先天性肌病及良性低張力、周邊神經障礙、脊椎冗肉無力 症、小兒痲痺、多發性神經炎、遺傳性神經炎。 4.其它:呼吸疾病、軟骨發育不全、軟組織及關節發炎疾病、幼 年風濕性關節炎、血友病、燒傷、癌症、後天免疫不全。 現階段雖有許多的早期療育中心的成立,但所服務方式及對 象主要仍以孩子為中心的方式居多,且年齡大多大於一歲以上。 近年來,早期介入的強調重點已經逐漸由過去以兒童為中心的服 務模式,轉變為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即極為強調家屬的 參與,最好是兒童由三歲以內開始參與早期介入。
居家治療計劃除了對於生理系統(如肌肉骨骼系統或神經系 統)均有正面的幫助外,更會影響到父母親與孩童間的關係。 家屬雖不見得能完全依照治療師的指示進行,且有時也有挫折 存在,但確實有加強家屬照顧其殘障子女的能力,其中與治療師 之間也因正向回饋,而加強家屬參與的動機。因此,對於殘障兒 童早期介入的治療模式朝向,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為取向,有其 正面的意義。
一生只有一次兒童發展。三歲以前接受治療一年,勝過三歲 以後接受治療十年。在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家屬的參與、及所有 的專業人員都個別提供治療下,相信對於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 更能促進其身心之健全發展。 地點: 台北長庚醫院行政大樓2F 服務電話:(02)27135211ext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