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移植是利用移植的毛髮根部會持續它原來生長特性(Donor dominance),不受雄性賀爾蒙的影響的原理;例如即使是最嚴重的雄性禿病人仍然會有馬蹄形的帶狀頭髮位於兩側耳朵上方及後腦,把這些頭髮移植到同一個病人禿頭的部位,仍然會存活下來,持續生長(如圖)。
禿髮矯正手術(hair restoration surgery)開始於1822年的德國,而利用單一毛髮移植睫毛的手術,也在20世紀初用德文發表在醫學期刊上。日本醫師奧田庄二(Okuda)在1939年首度用日文發表利用鑽孔移植頭髮的技術,發表在日本皮膚科醫學期刊,算是植髮醫學的濫觴。可惜那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又用日文書寫,所以其論文並沒有受到西方世界的重視。直到美國的皮膚科醫師Dr. Norman Orentreich在1959年發表植髮手術(hair transplantation surgery)的論文之後,才逐漸被醫學界重視。其實這中間還有一小段周折,就是Dr. Orentreich早在1952年就寫好了研究論文投稿至美國頂尖的皮膚醫學雜誌(Archives of Dermatology)可惜被主編以“不可能”為由遭到退稿,所以才輾轉遲至1959年問世。無論如何,植髮手術的歷史之中,東方人與皮膚科醫師仍然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之後,頭髮移植的觀念不斷的進步、改變,效果越來越好,也讓更多禿髮的病患受惠。 也許是人種的差異與需求,植髮手術在歐美流行的很快,手術的技術與方法也不斷的更新進步。大致上由被尊為現代植髮之父的Dr. Orentreich與日本的奧田醫師的鑽孔植髮術(punch grafting),一直改變到迷你毛囊株(minigraft)與顯微毛囊株(microgarft)植髮。而東方植髮醫學的發展,也由日本的世川正男教授(1930)、田村一教授(1943)、藤田惠一教授(1953)、與韓國的崔(Choi)醫師(1992)等人的努力完成了單一毛囊植入法。
而Headington先生在1983年發表了毛囊單位(follicular unit)是毛囊解剖學上最基本的單位的觀念之後,經由Dr. Limmer、Bernstein、Rassman等醫師的在1995年的提倡與催生,利用顯微鏡觀察之下分離毛囊單位進行的植髮方法─“毛囊單位植髮術(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 FUT)”就成為21世紀植髮手術的黃金標準。現在世界上九成的植髮醫師是使用FUT的方式來植髮。今日頭髮移植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也讓植髮的成效更加令人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