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禿的成因和治療 / 雄性禿的憂慮
 

  雄性禿是最常見的禿髮症,困擾著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台灣青、壯、中年男性族群。

  就演化上而言,大凡哺乳動物皆有毛髮,而人類身為哺乳動物之中最為高等的靈長類亦不例外。然而不同於同為靈長類的猿猴,人類的智慧文明的發達,不需要過長及全身的毛髮來維持體溫的恆定,故而進化成如今的形廓。而頭髮為人類進化後留下最為濃密的毛髮,而且位在人體構造的最上方、最為醒目。

   至就歷史而言,戰國時的日本武家,成年的男子要行”剃髮梳髻”的成年之禮後才算是成年,可以擁有正式的名字並且娶妻生子。而中國的滿清王朝,也是要薙髮梳辮。就外觀而言,以現今的審美標準來看,這些古人的”流行裝扮”就像是”禿頭”一樣,而且醜斃了!但是就歷史文化而言,在傳統的父系社會,男子是家庭的重心,而端正男子的外觀就是要有”雄性的特徵”,威儀而且穩重,類似”禿髮”的剃髮就是這種文化的產物。

  曾幾何時,世變日亟,時事推移。在交通發達的近代,東風西漸。在西方的文化、審美觀、價值觀的衝擊之下,引入了新的思潮,西方人的法官律師、貴族紳士都會戴上派頭威儀的假髮。而到了新世紀的今天,更是認為禿髮是衰老、喪失活力、缺乏自信、其貌不揚的代名詞。近年的社會科學的研究發現,禿髮的男子多半缺乏自性。而就一項對女性想交往的對象的統計,更發現女性認為男子禿髮是不想交往的原因的前三名。

  就生物醫學而言,雄性禿髮並不是病,而是人類正常老化的表象,毛囊老化的現象。頭髮的存在可以吸收紫外光,有防曬的作用,可以防止日曬造成的傷害,保護暴露在陽光正下方、人體最上方的頭皮。日曬傷害除了急性期的曬傷、曬黑之外;還會造成慢性的皮膚老化、角化和皮膚癌。

  由演化、歷史及文化的縱軸,和生物、心理、社會的橫軸去描繪分析,不難看出”雄性禿”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男性禿髮也許是身為雄性動物的宿命,但是一旦女性罹患雄性禿,則不啻是一個災難、是一個斷難接受的身心衝擊。綜而言之,頭髮雖然不是重要的生命器官,卻是扮演個人的成長心理、社交活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擁有一頭烏黑的頭髮,不也是一種身體、心理、社會均衡的健康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