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中醫處治

文/施瑋泰

張先生於嘉義市經營早餐店已近十年,靠著早餐店的生意,養活祖孫三代一家數口,但有個問題困擾他已久-頭痛總在每天早上最忙碌的時候來報到,靠止痛藥度日簡直是家常便飯。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統計,國人每十人中,就有七至八人於一年內有頭痛的經驗,其中更有一成的人需要服用止痛藥止痛,然而,止痛藥並不是萬靈丹,頭痛亦可能是某種警訊,若有密集或頻繁的頭痛,更應即時尋求醫師協助,找出頭痛的病因及解決之道。

臨床常見頭痛的原因很多,首先應分辦為顱內及非顱內,顱內的問題一般危險性較高,無論是腫瘤或其它損傷,多需密切觀察甚或開刀處置。其它非顱內及外傷造成之頭痛,包括偏頭痛、壓力型頭痛、神經性頭痛、外感所造成頭痛、高或低血壓、經前及經行時的頭痛…等,以及各種其它因素所造成的頭痛。然而,在臨床上還有許多的頭痛屬找不到原因之案例。

由於中西醫對疾病的認識及切入角度的不同,臨床上許多西醫難治或無法確診的頭痛,於中醫卻能輕易找出其相應的問題所在。因此,在遇到原因不明或找不出病因的頭痛,或需長期服用止痛藥度日時,中醫不失為另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及管道。

中醫於頭痛的辨證及治療上,首先會將病因分為外邪所致,及內在因素引起之頭痛。外邪所造成原因包含風、寒、濕、熱…等,因寒者頭痛時作伴惡風寒,因濕者頭痛如裏易感困重,因熱者頭痛而脹;內在體質因素則如氣虛、血虛、腎虛、肝陽、痰濁、血瘀…等許多不同因素之虧虛或失調,亦均會造成各種型式的頭痛。臨床上,多數案例為許多病因合而引發,很少是單一的病因所造成,中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病因及體質辨證開藥,常見的處方包括川芎茶調散、天麻鉤藤飲、桑菊飲、通竅活血湯、半夏白朮天麻湯、人參養榮湯…等。

此外,中醫對頭痛的常見分類上,也有因頭痛的部位不同,其所屬經絡不同而分:前額屬陽明頭痛,後腦屬太陽頭痛,兩側屬少陽頭痛,巔頂部位屬厥陰頭痛,因其歸經不同,於用藥上常會加入相應的引經藥或加以調整。 臨床上,中醫對頭痛的治療,除了中藥以外,針灸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甚至在某些急性頭痛的情況下,針灸更能達到立竿見影的療效。經常性的頭痛,亦可考慮以埋耳針的方式,於耳朵的穴位上使用耳針或磁珠,讓患者於日常生活中自行按壓,在平日對抗頭痛上也有不錯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坊間常見以川芎茶調散治頭痛,其成份包括川芎、荊芥、白芷、羌活、甘草、細辛、防風、薄荷,其主要組成多為風藥,因頭面疾患多屬風邪,加上方中包含了頭面各部的引經藥,因此,在臨床上也常見於中醫師的處方中,但是在實際使用時,仍需由中醫師辨證,依各人體質之不同,施以最最適合的方藥,否則就和吃止痛藥無異了。

另外,於平日的作息中,亦應避免某些易增加頭痛可能的習慣,諸如:生活作息不正常、多食燒烤炸辣等食物、及過量煙酒及咖啡…等。中藥之作用和西藥不同,無法如止痛藥般幾分鐘內立即見效,服用方法亦有所不同,並不是在頭痛當下才開始服用,而是於平日規則服用,直至外邪已去、體質改善,如此才能真正和頭痛說再見!至於現在的莘莘學子每天想到考試甚或拿起課本就頭痛,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作者為嘉義長庚中醫科醫師)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