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骨產道異常
骨盆徑線過短或形態異常,致使骨盆腔小於胎先露部可通過的限度,阻礙胎先露部下降,影響產程順利進展,稱狹窄骨盆。狹窄骨盆可以為一個徑線過短或多個徑線同時過短,也可以為一個平面狹窄或多個平面同時狹窄。當一個徑線狹窄時,要觀察同一個平面其他徑線的大小,再結合整個骨盆腔大小與形態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正確判斷。
[狹窄骨盆的分類]
1.骨盆入口平面狹窄 分3級:Ⅰ級,臨界性狹窄,骶恥外徑18cm,入口前後徑lOcm,絕大多數可以自然分娩;Ⅱ級,相對性狹窄,骶恥外徑16.5-17.5cm,入口前後徑8.5-9.5cm,需經試產後才能決定是否可以經陰道分娩;Ⅲ級,絕對性狹窄,骶恥外徑<16cm,入口前後徑<8.Ocm,必須以剖宮產結束分娩。在臨床實踐中常遇到的是前兩級。我國婦女常見以下兩種類型:
(1)單純扁平骨盆:骨盆入口呈橫扁圓形,骶岬向前下突出,使骨盆入口前後徑縮短而橫徑正常。
(2)佝僂病性扁平骨盆:童年患佝僂病,骨骼軟化使骨盆變形,骶岬被壓向前,骨盆入口前後徑明顯縮短,使骨盆入口呈橫的腎形,骶骨下段向後移,失去骶骨正常彎度,變直向後翹。尾骨呈鉤狀突向骨盆出口平面。由於骶骨外展,使髂棘間徑≥髂脊間徑;由於坐骨結節外翻,恥骨弓角度增大,骨盆出口橫徑變寬。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 分3級:Ⅰ級,臨界性狹窄,坐骨棘間徑lOcm,坐骨結節間徑7.5cm;Ⅱ級,相對性狹窄,坐骨棘間徑8.5-9.5cm,Ⅲ級,坐骨結節間徑6.0-7.Ocm;Ⅲ級,絕對性狹窄,坐骨棘間徑≤8.Ocm,坐骨結節間徑≤5.5cm。我國婦女常見以下兩種類型:
(1)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各徑線值正常。兩側骨盆壁向內傾斜,形狀似漏斗得名。其特點是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顯狹窄,使坐骨棘間徑、坐骨結節間徑縮短,恥骨弓角度<900。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常見於男型骨盆。
(2)橫徑狹窄骨盆:與類人猿型骨盆類似。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橫徑均縮短,前後徑稍長,坐骨切跡寬。測量骶恥外徑值正常,但髂棘間徑及髂脊間徑均縮短。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產程早期無頭盆不稱徵象,當胎頭下降至中骨盆或骨盆出口時,常不能順利地轉成枕前位,形成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造成難產。
3.骨盆三個平面狹窄
骨盆外形屬女型骨盆,但骨盆人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狹窄,每個平面徑線均小於正常值2cm或更多,稱均小骨盆,多見於身材矮小;體型勻稱的婦女。
4.畸形骨盆 骨盆失去正常形態稱畸形骨盆,僅介紹下列兩種:
(1)骨軟化症骨盆:現已罕見。系因缺鈣、磷、維生素D以及紫外線照射不足,使成人期骨質礦化障礙,被類骨組織代替,骨質脫鈣、疏鬆、軟化。由於受軀幹重力及兩股骨向內上方擠壓,使骶岬突向前,恥骨聯合向前突出,骨盆入口平面呈凹三角形,坐骨結節間徑明顯縮短,嚴重者陰道不能容納2指。一般不能經陰道分娩。
(2)偏斜骨盆:系一側髂骨翼與髖骨發育不良所致骶髂關節固定,以及下肢和髖關節疾病,引起骨盆一側斜徑縮短的偏斜骨盆。
[狹窄骨盆的臨床表現]
1.骨盆人口平面狹窄的臨床表現
(1)胎頭銜接受阻:一般情況下初產婦在妊娠末期,即預產期前1-2周或臨產前胎頭己銜接,即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顱骨最低點達坐骨棘水準。若入口狹窄時,即使已經臨產而胎頭仍未入盆,經檢查胎頭跨恥征陽性。胎位異常如臀先露、顏面位或肩先露的發生率是正常骨盆的3倍。
(2)若己臨產,根據骨盆狹窄程度、產力強弱、胎兒大小及胎位情況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骨盆臨界性狹窄,若胎位、胎兒大小及產力正常,胎頭常以矢狀縫在骨盆入口橫徑銜接,多取後不均傾勢,即後頂骨先人盆,後頂骨逐漸進人骶凹處,再使前頂骨入盆,則矢狀縫位於骨盆入口橫徑上成頭盆均傾勢。臨床表現為潛伏期及活躍期早期延長,活躍期後期產程進展順利。若胎頭遲遲不入盆,此時常出現胎膜早破,胎頭又不能緊貼
子宮頸內口誘發反射性宮縮,常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若產力、胎兒大小及胎位均正常,但骨盆絕對性狹窄,胎頭仍不能入盆,常發生梗阻性難產。
2.中骨盆平面狹窄的臨床表現
(1)胎頭能正常銜接:潛伏期及活躍期早期進展順利。當胎頭下降達中骨盆時,由於內旋轉受阻,胎頭雙頂徑被阻於中骨盆狹窄部位之上,常出現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同時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活躍期後期及第二產程延長甚至第二產程停滯。
(2)當胎頭受阻于中骨盆時,有一定可塑性的胎頭開始變形,顱骨重疊,胎頭受壓,使軟組織水腫,產瘤較大,嚴重時可發生腦組織損傷、顱內出血及胎兒宮內窘迫。若中骨盆狹窄程度嚴重,宮縮又較強,可發生先兆子宮破裂及子宮破裂。強行陰道助產,可導致嚴重軟產道裂傷及新生兒產傷。
3.骨盆出口平面狹窄的臨床表現
骨盆出口平面狹窄與中骨盆平面狹窄常同時存在。若單純骨盆出口平面狹窄者,第一產程進展順利,胎頭達盆底受阻,第二產程停滯,繼發性宮縮乏力,胎頭雙頂徑不能通過出口橫徑,強行陰道助產,可導致軟產道、骨盆底肌肉及會陰嚴重損傷。
[狹窄骨盆的診斷]
在分娩過程中,骨盆是個不變因素。狹窄骨盆影響胎位和胎先露部在分娩機制中的下降及內旋轉,也影響宮縮。在估計分娩難易時,骨盆是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間應查清骨盆有無異常,有無頭盆不稱,及早做出診斷,以決定適當的分娩方式。
1.病史
詢問孕婦幼年有無佝僂病、脊髓灰質炎、脊柱和髖關節結核以及外傷史。若為經產婦,應瞭解既往有無難產史及其發生原因,新生兒有無產傷等。
2.一般檢查
測量身高,孕婦身高(145cm應警惕均小骨盆。觀察孕婦體型,步態有無跛足,有無脊柱及髖關節畸形,米氏菱形窩是否對稱,有無尖腹及懸垂腹等。
3.腹部檢查
(1)腹部形態:觀察腹型,尺測子宮長度及腹圍,B型超聲觀察胎先露部與骨盆關係,還應測量胎頭雙頂徑、胸徑、腹徑、股骨長,預測胎兒體重,判斷能否通過骨產道。
(2)胎位異常:骨盆入口狹窄往往因頭盆不稱、胎頭不易入盆導致胎位異常,如臀先露、肩先露。中骨盆狹窄影響已入盆的胎頭內旋轉,導致持續性枕橫位、枕後位等。
(3)估計頭盆關係:正常情況下,部分初孕婦在預產期前2周,經產婦于臨產後,胎頭應入盆。若已臨產,胎頭仍未入盆,則應充分估計頭盆關係。檢查頭盆是否相稱的具體方法:孕婦排空膀胱,仰臥,兩腿伸直。檢查者將手放在恥骨聯合上方,將浮動的胎頭向骨盆腔方向推壓。若胎頭低於恥骨聯合前表面,表示胎頭可以入盆,頭盆相稱,稱胎頭跨恥征陰性;若胎頭與恥骨聯合前表面在同一平面,表示可疑頭盆不稱,稱胎頭跨恥征可疑陽性;若胎頭高於恥骨聯合前表面,表示頭盆明顯不稱,稱胎頭跨恥征陽性。對出現跨恥征陽性的孕婦,應讓其取兩腿屈曲半臥位,再次檢查胎頭跨恥征,若轉為陰性,提示為骨盆傾斜度異常,而不是頭盆不稱。
4.骨盆測量
(1)骨盆外測量: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正常值2cm或以上為均小骨盆。骶恥外徑〈18cm為扁平骨盆。坐骨結節間徑<8cm,恥骨弓角度<900。,為漏斗骨盆。骨盆兩側斜徑及同側直徑相差>lcm為偏斜骨盆。
(2)骨盆內測量:骨盆外測量發現異常,應進行骨盆內測量。對角徑<11.5cm,骶岬突出為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屬扁平骨盆。中骨盆平面狹窄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往往同時存在,應測量骶骨前面彎度、坐骨棘間徑、坐骨切跡寬度。若坐骨棘間徑<
lOcm,坐骨切跡寬度<2橫指,為中骨盆平面狹窄。若坐骨結節間徑<8cm,應測量出口後矢狀徑及檢查骶尾關節活動度,估計骨盆出口平面的狹窄程度。若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l5cm,為骨盆出口平面狹窄。
[狹窄骨盆對母兒彤晌]
1.對產婦的影響
若為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影響胎先露部銜接,容易發生胎位異常,由於胎先露部被隔在骨盆入口之上,常引起繼發性宮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或停滯。若為中骨盆平面狹窄,影響胎頭內旋轉,容易發生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胎頭長時間嵌頓於產道內,壓迫軟組織引起局部缺血、水腫、壞死、脫落,于產後形成生殖道瘺;胎膜早破及手術助產增加感染機會。嚴重梗阻性難產若不及時處理,可導致先兆子宮破裂,甚至子宮破裂,危及產婦生命。
2.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頭盆不稱易發生胎膜早破、臍帶脫垂,臍帶脫垂發生率是正常產婦的4-6倍,導致胎兒窘迫,甚至胎兒死亡;產程延長,胎頭受壓,缺血缺氧容易發生顱內出血;產道狹窄,手術助產機會增多,易發生新生兒產傷及感染。
[狹窄骨盆分娩時處理]
處理原則:明確狹窄骨盆類別和程度,瞭解胎位、胎兒大小、胎心率、宮縮強弱、宮口擴張程度、破膜與否,結合年齡、產次、既往分娩史進行綜合判斷,決定分娩方式。
1.一般處理
在分娩過程中,應安慰產婦,使其精神舒暢,信心倍增,保證營養及水分的攝入,必要時補液。還需注意產婦休息,要監測宮縮強弱,勤聽胎心,檢查胎先露部下降及宮口擴張程度。
2.骨盆入口平面狹窄的處理
(1)明顯頭盆不稱(絕對性骨盆狹窄):骶恥外徑≤16.Ocm,骨盆入口前後徑≤8.Ocm,胎頭跨恥征陽性者,足月活胎不能入盆,不能經陰道分娩,應在臨產後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2)輕度頭盆不稱(相對性骨盆狹窄):骶恥外徑16.5-17.5cm,骨盆入口前後徑8.5-9.5cm,胎頭跨恥征可疑陽性。足月活胎體重<3000g,胎心率正常,應在嚴密監護下試產。骨盆入口平面狹窄的試產,必須以宮口開大3-4cm,胎膜已破為試產開始。胎膜未破者可在宮口擴張3cm時行人工破膜。若破膜後宮縮較強,產程進展順利,多數能經陰道分娩。試產過程中若出現宮縮乏力,可用縮宮素靜脈滴注加強宮縮。試產2-4小時,胎頭仍遲遲不能入盆,宮口擴張緩慢,或伴有胎兒窘迫徵象,應及時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若胎膜己破,為了減少感染,應適當縮短試產時間。骨盆入口平面狹窄,主要為扁平骨盆的婦女,于妊娠末期或臨產後,胎頭矢狀縫只能銜接於骨盆入口橫徑上。胎頭側屈使其兩頂骨先後依次入盆,呈不均傾式嵌入骨盆入口,稱為頭盆均傾不均。若前頂骨先嵌入,矢狀縫偏後,稱前不均傾;若後頂骨先嵌入,矢狀縫偏前;稱後不均傾。當胎頭雙頂骨均通過骨盆人口平面時,即能較順利地經陰道分娩。
3.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的處理
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在中骨盆平面完成俯屈及內旋轉動作。若中骨盆平面狹窄,則胎頭俯屈及內旋轉受阻,易發生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產婦多表現活躍期或第二產程延長及停滯、繼發性宮縮乏力等。若宮口開全,胎頭雙頂徑達坐骨棘水準或更低,可經陰道助產。若胎頭雙頂徑未達坐骨棘水準,或出現胎兒窘迫徵象,應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骨盆出口平面是產道的最低部位,應於臨產前對胎兒大小、頭盆關係做出充分估計,決定能否經陰道分娩,診斷為骨盆出口狹窄,不應進行試產。若發現出口橫徑狹窄,恥骨弓角度變銳,恥骨弓下三角空隙不能利用,胎先露部向後移,利用出口後三角空隙娩出。臨床上常用出口橫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估計出口大小。若兩者之和>l5cm時,多數可經陰道分娩,有時需用胎頭吸引術或產鉗術助產,應做較大的會陰後-斜切開,以免會陰嚴重撕裂。若兩者之和<l5cm,足月胎兒不易經陰道分娩,應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4.骨盆三個平面狹窄的處理
主要是均小骨盆。若估計胎兒不大,胎位正常,頭盆相稱,宮縮好,可以試產,通常可通過胎頭變形和極度俯屈,以胎頭最小徑線通過骨盆腔,可能經陰道分娩。若胎兒較大,有明顯頭盆不稱,胎兒不能通過產道,應儘早行剖宮產術。
5.畸形骨盆的處理
根據畸形骨盆種類、狹窄程度、胎兒大小、產力等情況具體分析。若畸形嚴重、明顯頭盆不稱者,應及時行剖宮產術。
二
軟產道異常
軟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外陰。軟產道異常所致的難產少見,容易被忽視。應於妊娠早期常規行雙合診檢查,瞭解軟產道有無異常。
(一)外陰異常
1.會陰堅韌
多見於初產婦,尤其35歲以上高齡初產婦更多見。由於組織堅韌,缺乏彈性,會陰伸展性差,使陰道口狹小,在第二產程常出現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且可於胎頭娩出時造成會陰嚴重裂傷。分娩時,應作預防性會陰後-斜切開。
2.外陰水腫
重度妊高征、重症貧血、心臟病及慢性腎炎孕婦,在有全身水腫的同時,可有重度外陰水腫,分娩時妨礙胎先露部下降,造成組織損傷、感染和癒合不良等情況。在臨產前,可局部應用50%硫酸鎂液濕熱敷;臨產後,仍有嚴重水腫者,可在嚴格消毒下進行多點針刺皮膚放液;分娩時,可行會陰後-斜切開。產後加強局部護理,預防感染。
3.外陰瘢痕
外傷或炎症後遺症瘢痕攣縮,可使外陰及陰道口狹小,影響胎先露部下降。若瘢痕範圍不大,分娩時可作會陰後-斜切開。若瘢痕過大,應行剖宮產術。
(二)陰道異常
1.
橫隔較堅韌,多位於陰道上段。在橫隔中央或稍偏一側常有一小孔,易被誤認為子宮頸外口。若仔細檢查,在小孔上方可觸及逐漸開大的宮口邊緣,而該小孔的直徑並不變大。陰道橫隔影響胎先露部下降,當橫隔被撐薄,此時可在直視下自小孔處將隔作X形切開。隔被切開後,因胎先露部下降壓迫,通常無明顯出血,待分娩結束再切除剩餘的隔,用腸線間斷或連續鎖邊縫合殘端。若橫隔高且堅厚,阻礙胎先露部下降,則需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2.
陰道縱隔若伴有雙子宮、雙子宮頸,位於一側子宮內的胎兒下降,通過該側陰道分娩時,縱隔被推向對側,分娩多無阻礙。當陰道縱隔發生于單
子宮頸時,有時縱隔位於胎先露部的前方,胎先露部繼續下降,若縱隔薄可自行斷裂,分娩無阻礙。若縱隔厚阻礙胎先露部下降時,須在縱隔中間剪斷,待分娩結束後,再剪除剩餘的隔,用腸線間斷或連續鎖邊縫合殘端。
3.
由產傷、藥物腐蝕、手術感染致使陰道瘢痕攣縮形成陰道狹窄者,若位置低、狹窄輕,可作較大的會陰後-斜切開,經陰道分娩。若位置高、狹窄重、範圍廣,應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4.
妊娠期尖銳濕疣生長迅速,早期可治療。體積大、範圍廣泛的疣可阻礙分娩,易發生裂傷、血腫及感染。為預防新生兒患喉乳頭瘤,應行剖宮產術。
5.
陰道壁囊腫較大時,阻礙胎先露部下降,此時可行囊腫穿刺抽出其內容物,待產後再選擇時機進行處理。陰道內腫瘤阻礙胎先露部下降而又不能經陰道切除者,均應行剖宮產術,原有病變待產後再行處理。
(三)子宮頸異常
1.子宮頸外口粘合
多在分娩受阻時發現。當子宮頸管已消失而宮口卻不擴張,仍為一很小的孔,通常用手指稍加壓力分離粘合的小孔,宮口即可在短時間內開全。但有時為使宮口開大,需行
子宮頸切開術。
2.子宮頸水腫
多見於持續性枕後位或滯產,宮口未開全而過早使用腹壓,致使子宮頸前唇長時間被壓於胎頭與恥骨聯合之間,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腫,影響
子宮頸擴張。輕者可抬高產婦臀部,減輕胎頭對子宮頸壓力,也可于子宮頸兩側各注入0.5%利多卡因5-lOml或地西泮10mg靜脈推注,待宮口近開全,用手將水腫的
子宮頸前唇上推,使其逐漸越過胎頭,即可經陰道分娩。若經上述處理無明顯效果,宮口不繼續擴張,可行剖宮產術。
3.子宮頸堅韌
常見於高齡初產婦,子宮頸缺乏彈性或精神過度緊張使子宮頸攣縮,子宮頸不易擴張。此時可靜脈推注地西泮lOmg。也可于
子宮頸兩側各注入0.5%利多卡因5-lOml,若不見緩解,應行剖宮產術。
4.子宮頸瘢痕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後、子宮頸裂傷修補術後、子宮頸深部電烙術後等所致的子宮頸瘢痕,雖可於妊娠後軟化。但若宮縮很強,宮口仍不擴張,不宜久等,應行剖宮產術。
5.子宮頸癌
此時子宮頸硬而脆,缺乏伸展性,臨產後影響宮口擴張,若經陰道分娩,有發生大出血、裂傷、感染及癌擴散等危險,不應經陰道分娩,行剖宮產術,術後放療。若為早期浸潤癌,可先行剖宮產術,隨即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及
骨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6.子宮頸肌瘤
生長在子宮下段及子宮頸部位的較大肌瘤,佔據骨盆腔或阻塞于骨盆入口時,影響胎先露部進人骨盆入口,應行剖宮產術。若肌瘤在骨盆入口以上而胎頭已入盆,肌瘤不阻塞產道則可經陰道分娩,肌瘤待產後再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