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教室    Obstetrics and Gunecology

前置胎盤
 
妊娠異常
胎盤在正常情況下附著於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側壁。孕28周後若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子宮頸內口,其位置低於胎先露部,稱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處理不當能危及母兒生命。其發生率20世紀60- 80年代為0.22%-0.27%,1992年報導為0.24%-1.57%。
     
[病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子宮內膜病變與損傷 如產褥感染、多產、人工流產、引產、刮宮、剖宮產等,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內膜受損,使子宮蛻膜生長不全,當受精卵著床後,血液供給不足,為攝取足夠營養,胎盤伸展到子宮下段。
     2.胎盤面積過大 如雙胎胎盤較單胎胎盤大而伸展到子宮下段。1992年報導前置胎盤患者中有流產史者占72-73%。雙胎的前置胎盤發生率較單胎高一倍。
    3.胎盤異常 如副胎盤,主要胎盤雖在宮體部,而副胎盤則可位於子宮下段近 子宮頸內口處。膜狀胎盤大而薄,直徑達30cm,能擴展到子宮下段,其原因可能與囊胚在子宮內膜種植過深,便包蛻膜絨毛持續存在有關。
    4.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 位於宮腔的受精卵尚末發育到能著床的階段而繼續下移至子宮下方,並在該處生長發育形成前置胎盤。


[分類]
           以胎盤邊緣與 子宮頸內口的關係,將前置胎盤分為3種類型。
     1.完全性前置胎盤 或稱中央性前置胎盤,子宮頸內口全部被胎盤組織所覆蓋。
     2.部分性前置胎盤 子宮頸內口的一部分被胎盤組織所覆蓋。
     3.邊緣性前置胎盤 胎盤邊緣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達子宮頸內口但不超越子宮頸內口。
     必須指出胎盤組織下緣與子宮頸內口的關係,隨診斷時期不同而有變化,分類也可隨之改變。臨產前的完全性前置胎盤,於臨產後因宮口擴張可變為部分性前置胎盤。因此,目前均以處理前的最後一次檢查來決定其分類。


[臨床表現]
     1.症狀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症狀。出血是由於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位於 子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出血。初次流血量通常不多,剝離處血液凝固後,出血可暫時停止,偶爾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隨著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出血往往反復發生,且出血量越來越多。陰道流血發生時間早晚、反復發生次數、出血量多少與前置胎盤類型關係密切。完全性前置胎盤往往初次出血時間早,在妊娠28周左右,反復出血次數頻繁,量較多,有時一次大量出血使患者陷入休克狀態;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發生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臨產後,出血量也較少;部分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和出血量介於上述兩者之間。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破膜有利於胎先露部對胎盤的壓迫,破膜後胎先露部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壓迫胎盤,出血可以停止。由於反復多次或大量陰道流血,患者出現貧血,貧血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還能導致胎兒缺氧、窘迫,甚至死亡。
     2.體征 患者一般狀況隨出血量而定,大量出血呈現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腹部檢查見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因子宮下段有胎盤佔據,影響胎先露部入盆,故先露部高浮,約有15%併發胎位異常,尤其為臀先露。臨產時檢查宮縮為陣發性,間歇期子宮完全放鬆。有時可在恥骨聯合上方聽到胎盤雜音。


[診斷]
     1.病史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突然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流血,應考慮為前置胎盤,若出血早、量多,則完全性前置胎盤的可能性大。
     2.體征 根據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呈貧血貌,急性大量出血可致休克。除胎先露部有時高浮外,腹部檢查與正常妊娠相同。失血過多可使胎兒宮內缺氧,嚴重者胎死宮內。有時于恥骨聯合上方聽到胎盤雜音,當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後壁時則聽不到。
     3. 僅適用於終止妊娠前為明確診斷並決定分娩方式。必須在有輸液、輸血及手術的條件下方可進行。若診斷已明確或流血過多不應再作陰道檢查。檢查方法:嚴格消毒外陰後用陰道窺器檢查,觀察有無陰道壁靜脈曲張、 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癌等。窺診後用一手食、中兩指在子宮頸周圍的陰道彎隆部輕輕觸診,若捫及胎先露部可以排除前置胎盤,若發現手指與胎先露部之間有較厚軟組織(胎盤),應考慮為前置胎盤。若宮口已部分擴張,無活動性出血,可將食指輕輕伸入 子宮頸,檢查有無海綿樣組織(胎盤),若為血塊觸之易碎。注意胎盤邊緣與宮口的關係,以確定前置胎盤類型。若觸及胎膜並決定破膜者,則行人工刺破胎膜。操作應輕柔,避免胎盤組織從附著處進一步分離引起大出血。若檢查時發生大出血,應立即停止陰道檢查,改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或急速破膜誘發宮縮以胎頭壓迫胎盤而暫時止血。
     4.超聲檢查 B型超聲斷層顯像可清楚看到子宮壁、胎先露部、胎盤和子宮頸的位置,並根據胎盤邊緣與子宮頸內口的關係進一步明確前置胎盤類型。胎盤定位準確率高達95%以上,並可重複檢查,近年國內外均巳廣泛應用,取代了放射性同位素掃描定位、間接胎盤造影等方法。B型超聲診斷前置胎盤時須注意妊娠周數。妊娠中期胎盤佔據宮壁一半面積,因此胎盤貼近或覆蓋 子宮頸內口的機會較多;妊娠晚期胎盤佔據宮壁面積減少到1/3或1/4。子宮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子宮頸內口與胎盤邊緣之間的距離,故原似在子宮下段的胎盤可隨宮體上移而改變成正常位置胎盤。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若妊娠中期B型超聲檢查發現胎盤前置者,不宜診斷為前置胎盤,而應稱胎盤前置狀態。近年有報導用陰道B型超聲檢查,能清楚辨認 子宮頸內口與胎盤的關係,其準確率幾乎達100%,能減少腹部B型超聲檢查存在的假陽性率或假陰性率。操作時應輕柔,避免出血,並預防感染。
     5.產後檢查胎盤及胎膜 對產前出血患者,于產後應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以便核實診斷。前置部位的胎盤有黑紫色陳舊血塊附著。若胎膜破口距胎盤邊緣距離<7cm則為前置胎盤。若行剖宮產,術中能直接瞭解胎盤位置,胎膜破口失去診斷意義。
     綜上所述,多數學者認為,在孕28周後,經B型超聲、陰道檢查、剖宮產或經陰道產後確定胎盤附著部位異常者,方可診斷為前置胎盤。孕28周前屬流產範疇,通常不診斷前置胎盤,但在孕中期引產者,要注意胎盤位置不正常的問題。


[鑒別診斷]
妊娠晚期出血主要應與胎盤早剝相鑒別。其他原因發生的產前出血,有臍帶帆狀附著的前置血管破裂、胎盤邊緣血竇破裂、 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癌等,結合病史通過陰道檢查、B型超聲檢查及分娩後胎盤檢查可以確診。
[對母兒影響]
     1.產後出血 分娩後由於子宮下段肌組織菲薄收縮力較差,附著於此處的胎盤剝離後血竇一時不易縮緊閉合,故常發生產後出血。
     2.植入性胎盤 因子宮蛻膜發育不良等原因,胎盤絨毛可植入子宮肌層,使胎盤剝離不全而發生大出血。
     3.產褥感染 前置胎盤的胎盤剝離面接近子宮頸外口,細菌易從陰道侵入胎盤剝離面,多數產婦貧血、體質虛弱,容易發生感染。
     4.羊水栓塞 前置胎盤是羊水栓塞的誘因之一。
     5.早產及圍生兒死亡率高 前置胎盤出血多發生於妊娠晚期,被迫早產。同時由於產前出血乃至手術、產婦休克而致發生胎兒窘迫。胎兒嚴重缺氧可死于宮內,也可因早產兒生活力差而死亡。


[預防]
搞好計劃生育,推廣避孕,防止多產,避免多次刮宮、引產或宮內感染,減少子宮內膜損傷或子宮內膜炎。加強孕婦管理及宣教。對妊娠期出血,無論量多少均須就醫,做到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處理]
處理原則應是止血補血。根據陰道流血量、有無休克、妊娠周數、產次、胎位、胎兒是否存活,是否臨產等做出決定。
     1.期待療法 期待療法的目的是在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下保胎。期待不同於等待,期待是積極主動地做轉化工作,即減少母親出血、促進胎兒存活、適時進行分娩三個方面。出血期間強調住院觀察,絕對臥床休息,採用左側臥位,改善子宮胎盤血液迴圈,孕婦應保持心態平靜。可適當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鎮靜劑,止血後方可輕微活動。應禁止性生活和陰道檢查,以免牽動 子宮頸引起再次出血,若採用陰道B超探查胎盤位置及胎兒情況也應小心輕柔操作。住院期間應糾正貧血,每天吸氧3次,每次20-30分鐘。前置胎盤出血是由於子宮下段伸長與附著的胎盤發生錯位而引起,所以宮縮時加重錯位,應用宮縮抑制劑非常必要,常用的有硫酸鎂,但每日需檢查膝反射等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另有β-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能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釋放,但不能促進合成,故短期應用可促肺成熟,長期應用可造成肺表面活性物質缺失。若反復出血需提前終止妊娠時,應用地塞米松促胎兒肺成熟。近年有報導利用 子宮頸環紮術治療中央性前置胎盤,術後妊娠可達37周,手術關鍵是要縫合子宮頸內口加用宮縮抑制劑。在期待治療過程中,應進行輔助檢查,以確定診斷。若診斷為完全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盤,必須繼續住院並根據母嬰安危隨時制定治療方案。大量資料顯示不論前置胎盤何種類型,平均臨產時間在35周左右,因此時生理性子宮收縮頻度增多,故出血頻率增加,所以期待至孕36周最合適,資料表明36周主動終止妊娠比等待至36周以上自然發動分娩圍生兒死亡率低。
     2.終止妊娠
     (1)終止妊娠指征:孕婦反復多量出血致貧血甚至休克者,無論胎兒成熟與否,為了母親安全而終止妊娠;胎齡達36周以後;胎兒成熟度檢查提示胎兒肺成熟者。
     (2)剖宮產術:剖宮產能迅速結束分娩,達到止血目的,使母兒相對安全,是目前處理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盤的處理,約70%~90%採用剖宮產。剖宮產中半數以上出血超過500m1,因出血行子宮切除達4%-5%,因此前置胎盤行剖宮產時一定要做好防止和搶救出血的一切準備,強調有備無患。術前做B型超聲檢查行胎盤定位以利選擇應變措施,積極糾正貧血,預防感染等,在輸液備血條件下做好搶救母嬰準備。根據前置胎盤類型與附著部位選擇子宮切口非常重要。切口應避開胎盤附著處以減少術中出血,胎盤附著於後壁選下段橫切口;附著于前壁選下段偏高縱切口或體部切口;附著于前壁偏左,切口從右側進入;胎盤大而薄或呈筒狀附著於前壁大部分,則可直接從下段切入,迅速撕開胎盤,取出胎兒。
     胎兒娩出後立即子宮肌壁內注射宮縮劑如麥角新堿、縮宮素,並將切口邊緣以卵圓鉗鉗夾止血,迅速徒手剝離胎盤,大紗墊壓迫止血。由於子宮下段肌層菲薄、收縮力弱,胎盤附著面的血竇不易閉合止血,因而出血較多,宮縮劑往往不能奏效,最簡捷的辦法是在明膠海綿上放凝血酶或巴曲酶,快速置出血部位再加紗墊壓迫,若能止血應持續壓10分鐘。另外用可吸收線局部 "8"字縫紮,或宮腔及下段填紗條24小時後陰道抽出。以上方法無效可行子宮動脈、髂內動脈結紮術,當出血多,患者處於休克狀態或系完全性前置胎盤,應立即行子宮全切除術或低位子宮次全切除術(將胎盤附著的出血處切除)。行剖宮產開腹後,注意檢查子宮下段處,若有局限性怒張血管,應高度懷疑植入性前置胎盤,此時不應急于切開宮壁,而應備好大量血液和液體,做好一切搶救母嬰準備,再次向家屬交待病情後選子宮體部縱切口取出胎兒,仔細檢查胎盤是否植入。若為部分植入可行梭形切口切除部分子宮肌組織,用可吸收線縫合止血;若大部植入,活動性出血無法糾正應行子宮全切術。同時應積極搶救出血與休克,並以中心靜脈壓監測血容量,注意糾正心衰、酸中毒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3)陰道分娩:僅適用於邊緣性前置胎盤、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計在短時間內能結束分娩者。決定陰道分娩後,先行人工破膜,破膜後胎頭下降壓迫胎盤止血,並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分娩,若破膜後胎先露部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或分娩進展不順利,應立即改行剖宮產術。
     (4)緊急轉送的處理:患者陰道大量流血而當地無條件處理,先輸液輸血,在消毒下進行陰道填紗、腹部加壓包紮,以暫時壓迫止血,並迅速護送轉院治療。
 

頁首

  圖書館首頁 婦產科首頁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Chia-Yi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