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鄒頡龍醫師 |
|
骨盆底肌肉訓練是一種物理治療,藉由病人主動式的收縮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也隨之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骨盆底肌肉強而有力的收縮時,能夠產生「閉鎖」般的作用,防止因咳嗽、腹壓增加時所產生的漏尿。進一步的訓練更能使肌肉肥厚,增加尿道外壓力,提昇整個骨盆底的支撐,改善骨盆底器官(pelvic floor organ)脫垂的現象。 骨盆底肌肉又分為Type I與Type II,因此訓練應包括持久(endurance)與快速、短暫的「收放運動」(quick flicks) 教導病人如何開始此項運動是很重要的。近年有許多論述骨盆底肌肉訓練的方法,其方式、內容都有所不同,然而,Kegel的原始資料仍極參考價值。可以依照以下的方法,循序漸進。 1. 讓病人了解「恥一尾骨」肌肉群(pubococcygeus muscle)的位置。可以讓女性病人以一隻手指放入陰道1,並感覺它的收縮。另一隻手放在腹部,注意到腹部肌肉的應該保持放鬆。 2. 強調「正確」的收縮比「有力」的收縮更重要。避免臀大肌及腹肌的收縮,專注於陰道、肛門周圍的肌肉力量。 3. 運用不同的姿勢,如躺著,坐著,或站著做練習。也可以找出最容易的一種姿勢,持續加以訓練。 4. 即使症狀已經改善,仍須持之以恆,並訓練為「情境反射」,當有咳嗽、打噴嚏或大笑之前,能主動而有力的收縮骨盆底肌肉,預防尿失禁的發生。 病人練習的過程中,用手指置於陰道用於自我評估是很重要的,可以察覺骨 盆底肌肉的存在,能掌握確切的收縮,也能評估是否有進步。 教導患者掌握骨盆肌肉的另一種方法為「小便中斷法」,即讓病人在排尿中突然中止小便,以了解這些肌肉如何作用。當這些肌肉收縮時,小便應該能中斷,而不是滴滴答答的;放鬆時,能繼續小便。但是要提醒病人:「小便中斷法」只是幫助自己了解正確收縮的方法,而不是常規的訓練。Brubake與Kotarinos等人即指出,經常試著中斷尿液,反而讓骨盆底肌肉產生不正常的收縮,影響排尿功能。 骨盆底肌肉訓練的目的,不只在加強它的力量,適度的放鬆也是重要的課題,目標在於「收放自如」。訓練的過程中,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骨盆底肌肉的認知(Awareness)與協調。依病人的學習能力與訓練員的技巧有所不同,可能只需很短的時間,也可能長達8天。在這個階段,生物回饋儀能提供幫助。 2. 過度期(Transitional phase)。肌肉的力量與協調性逐步增強。 3. 再生期(Regeneration)。最快在開始治療後兩週後發生。此時骨盆底肌肉、神經再生,力量增強。如果訓練持續,不需再作額名的努力,也會進步。 4. 復原期(Restoration)。肌肉已達最大強度,此為訓練的目。 雖然Kegel宣稱凱格爾運動有84%的治癒率,100%患者都有改善,但其它臨 床的治療結果並沒有這樣神奇。「知易行難」是最重要的原因。骨盆底肌肉運動的原理十分簡單,病人也很容易接受,而「能不能正確掌握骨盆底肌肉的收縮」,以及「能否持之以恆」才是兩個重要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