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宏學醫師 陳太太,30歲,結婚5年在沒避孕情況下,未曾懷孕。在不孕治療之間作了子宮頸抹片檢查,經切片確定為子宮頸原位癌之後接受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後每3個月以子宮頸抹片檢查追蹤病灶1年正常。往後4年內藉由試管嬰兒技術,平安地懷孕2次,今年35歲,再回來抹片檢查,沒發現子宮頸細胞病變。 王太太,34歲,結婚8年未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某日因陰道異常出血而被轉診到本院婦癌科門診,醫師以窺陰鏡(speculum)撐開陰道,發現一個6公分的子宮頸腫瘤,內診發現已經侵犯到膀胱,屬於子宮頸癌第四期A,往後的一年之中,先後接受同步化學及放射治療,以及骨盆腔臟器摘除手術,最後死於敗血症。 王太太多次住院之間,我常常看著她2個念小學的小孩,心中有無限感慨,為何她沒有早一點發現,不能像陳太太一樣接受一個小手術後就治癒。台灣的婦女較為害羞,不好意思接受婦產科檢查或者抹片檢查,並以為有不舒服再看醫生就好;殊不知子宮頸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甚至腫瘤到2
– 3公分都不一定會有性交後或不定期陰道出血,一旦有出血,往往都已經是第三期了,35%左右的5年存活率比起第一期的85%,第二期的60%差太多了。所以一定要重視定期篩檢,以便能早期發現。以陳太太的原位癌為例,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100%。雖然民族性是受檢率較低的原因,身為婦產科醫師應該擔起這個責任。由美國、日本的經驗發現,當篩檢率升到30%,因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可以下降50%,而篩檢率升到75%,死亡率則可以下降75%。以台灣不到30%的篩檢率而言,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是最簡便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儘管近年來也有很多研究報告質疑它的正確率及敏感度(sensitivity),目前仍然沒有其他更方便、更準確的方法可以取代之,在良好的採檢技術之下,每年可以預期檢測出6-7千位重度細胞變性(HSI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以上病患;負責篩檢的醫師或公衛護士必須嚴格要求,才能得到滿意的接果,應該注意的事項如下: 1.
月經乾淨3天以上,陰道內無前日殘存之精液。 2.
儘量不要有白帶,若無可避免也必須先用濕棉枝清除子宮頸上的黏液及分泌物。 3.
整個子宮頸必須完全展露出來。 4.
使用木棒(spatula)或細胞刷(cytobush),切勿用棉花棒。 5.
檢體必須採到子宮外頸及子宮內頸細胞,也就是說S-C
junction 一定要採到。 6.抹片要薄,以免有問題的細胞被擋在下層而漏失。 7.立即浸泡入95%酒精固定。 8.檢體和病患的標示務必清楚。 把握這些原則,必定可以做出品質優良,具診斷價值的子宮頸抹片。再加上後序的追蹤醫療,必能發揮最大的成效。 除了傳統的抹片檢查,還可以使用電腦來盼讀抹片結果,根據研究,大約可以提高15-20%的檢測率,另外也可以檢驗子宮頸的人類乳突狀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virus)來作為長期追蹤的參考。 科內已著手實施社區關懷的院外抹片巡迴活動計畫,希望在5年之內降低桃園地區、台北縣市的子宮頸癌罹患率。再進而帶動全國的抹片普及活動,讓台灣的醫療可以達到以開發國家的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