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志仁醫師 子宮頸癌形成的原因現今已知與乳狀突病毒
(HPV)
有密切關係。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並由此乳狀突病毒提供子宮頸額外的核酸
(DNA),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症。至今已知至少有七十四種的乳狀突病毒,而其中有三十五種乳狀突病毒已知是與女性生殖器癌症的發生有關,其中最重要與常見的型態種類有HPV-16,
18, 31, 33, 35, 52, 58等數種。 乳狀突病毒的染色體基因可分為
” L ” 與 ” E ”
兩大類,當子宮頸細胞感染乳狀突病毒後,乳狀突病毒的染色體基因便進入人體的子宮頸細胞中,當乳狀突病毒的染色體E2斷裂後,
它的病毒基因便會和子宮頸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結合,這樣病毒的E6基因便會和子宮頸細胞的癌症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結合, 而阻礙了P53基因抑制細胞過度生長的作用,同時E7會和子宮頸細胞的E2F酵素結合,
而導致另一個癌症抑制基因 (Rb)
的控制細胞增值功能喪失,就因為E6及E7的作用,便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的增值失控與癌病變形成。在子宮頸癌形成原因中,僅有少數是與乳狀突病毒沒有關聯的,其原因可能的是直接在子宮頸細胞的癌症抑制基因
(P53, Rb)
上的基因突變,而導致癌症抑制基因的功能喪失,進而產生癌病變。 在台灣,乳狀突病毒在有性行為女性的感染率約為百分之十五左右,在未婚沒有性行為的年輕女性亦有約百分之四至七的感染率,但亦有文獻報告指出在美國大學年輕未婚女學生的感染率約有三分之一。
乳狀突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經由性行為接觸,
或經由血液及體液感染,現今已知有多位性伴侶,年齡過早有性行為,或與色情職業的高危險對象發生性行為等的不安全性行為,均會增加乳狀突病毒的感染機會。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子宮頸癌同時也是台灣婦女常見的死亡原因,它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十萬分之二十八,而其中將有三分之一因罹患子宮頸癌而導致死亡,所以對乳狀突病毒的感染認知與衛教將會是一個是很重要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