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泓淵醫師 |
|
雖然對囊胚著床過程的調節機轉仍未完全明瞭,但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胚胎藉著分子生物訊息的分泌與傳遞與母體之子宮內膜進行交互作用與對話,由我們近來的研究更進一步確認一些生物因子,如細胞動力素(cytokine)藉由自體內分泌(autocrine)與旁體內分泌(paracrine)之作用直接參與胚胎著床的調節與進行。而在這當中又以介白質-1系統(interleukin-1, IL-1)為主。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IL-1system在子宮內膜作用之機轉,我們利用不同濃度之IL-1刺激子宮內膜基質細胞,可以發現IL-1本身,無論是胚胎或子宮內膜所分泌的,對於子宮內膜之IL-1system具有autocrine之調節機轉。我們若進一步將經過IL-1刺激之子宮內膜基質細胞進行溶解反應(solubilization)再測定intracellular IL-1agonist 與receptor antagonist之比例,可以發現此一比例即使在一dynamic IL-1作用下仍維持恆定。由這些結果,我們可以證實IL-1在子宮內膜與胚胎之發育生理學上和著床過程均扮演著一重要的角色。
當胚胎著床後,滋養層細胞穿透子宮內膜之基底膜,進入蛻膜化基質細胞進行組織重整,繼續著床的過程,此一穿透過程牽涉細胞外母質(extracellular matrix)的退化有密切關聯,我們利用體外子宮內膜基質細胞培養之模式可以證實此一組織重整之過程,是由母質金屬蛋白鋂(MMP,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與其抑制劑(TIMP,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調節與控制,利用PCR可以證實IL-1對於子宮內膜基質細胞其MMP mRNA具正調節之作用,我們進一步利用Western blot也可以證實其protein 之表現。由這些結果我們可以假設IL-1,比如是embryonic IL-1,藉由調節子宮內膜之MMP/TIMP system來幫助滋養層細胞藉著proteinase穿透基底膜繼續進行子宮內膜基質細胞之組織重整,以利於著床之完成。瞭解此一機轉將有助於我們突破著床之瓶頸。
胚胎著床之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到達母體子宮之血液循環並進行血管生成(neoangiogenesis) 胎盤之形成,才算完成著床之過程。Wilcox曾經報告過25%之胚胎著床失敗肇因於此醫階段之異常導致胚胎死亡。而此一與血管生成之機轉有密切關聯為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mily。VEGF family包含了VEGF agonists,兩種transmembrane receptor (Flt1, KDR),與一類似擷抗劑之soluble receptor (sflt)。為了進一步了解VEGF與胚胎著床機轉之關係,我們假設VEGF在不同時期之月經週期應有不同之表現以配合著床之進行之前提下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子宮內膜Flt1 與 KDR這兩種receptor在整個月經週期之表現維持恆定。但是sflt此一擷抗劑在子宮內膜進入黃體期(luteal phase)時其表現受到抑制。這些證據可以間接證明在胚胎著床期(implantation window)子宮內膜之VEGF antagonist受到抑制後以增加子宮內膜VEGF receptor受到滋養層細胞之刺激而誘發血管生成之機轉。
基礎醫學研究成果之累積最終必能實際應用於臨床以突破臨床之瓶頸。了解胚胎著床過程之機轉,雖然複雜與多樣,但是我們從中應可以啟發一些概念應用於臨床。未來是否能進一步將此一機轉應用於臨床試管嬰兒之治療來改善著床母體子宮內膜之免疫環境以減少對於胚胎之排斥性?這些都是我們從事人工生殖科技治療與研究者、年輕的醫師未來值得思考與努力的方向與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