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教室    Obstetrics and Gunecology

妊娠診斷
 
第一節 流 產
   
    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稱流產。流產發生于妊娠12周前者稱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稱晚期流產。流產又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本節內容僅限於自然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數為早期流產。


[病因] 導致流產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遺傳基因缺陷 早期自然流產時,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占50%-60%,多為染色體數目異常,其次為染色體結構異常。數目異常有三體、三倍體及X單體等;結構異常有染色體斷裂、倒置、缺失和易位。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多數結局為流產,極少數可能繼續發育成胎兒,但出生後也會發生某些功能異常或合併畸形。若己流產,妊娠產物有時僅為一空孕囊或已退化的胚胎。
    2.環境因素 影響生殖功能的外界不良因素很多,可以直接或間接對胚胎或胎兒造成損害。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均可引起流產。
    3.母體因素
    (1)全身性疾病:妊娠期患急性病,高熱可引起子宮收縮而致流產;細菌毒素或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使胎兒死亡而發生流產。此外,孕婦患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可致胎兒缺氧,也可能引起流產。孕婦患慢性腎炎或高血壓,胎盤可能發生梗死而引起流產。
    (2)生殖器官疾病:孕婦因子宮畸形(如雙子宮、縱隔子宮及子宮發育不良等)、盆腔腫瘤(如子宮肌瘤等),均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導致流產。 子宮頸內口鬆弛或子宮頸重度裂傷,易因胎膜早破發生晚期流產。
    (3)內分泌失調:黃體功能不足往往影響蛻膜、胎盤而發生流產。甲狀腺功能低下者,也可能因胚胎發育不良而流產。
    (4)創傷:妊娠期特別是妊娠早期時行腹部手術或妊娠中期外傷,可刺激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4.胎盤內分泌功能不足 妊娠早期時,卵巢的妊娠黃體分泌孕激素外,胎盤滋養細胞亦逐漸產生孕激素。妊娠8周後,胎盤逐漸成為產生孕激素的主要場所。除孕激素外,胎盤還合成其他激素如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盤生乳素及雌激素等。早孕時,上述激素值下降,妊娠將難以繼續而致流產。
    5.免疫因素 妊娠猶如同種異體移植,胚胎與母體間存在複雜而特殊的免疫學關係,這種關係使胚胎不被排斥。若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則可引起母體對胚胎的排斥而致流產。有關免疫因素主要有父方的組織相容性抗原、胎兒特異抗原、血型 抗原、母體細胞免疫調節失調、孕期母體封閉抗體不足及母體抗父方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抗體不足等。


[病理] 早期流產時胚胎多數先死亡,隨後發生底蛻膜出血,造成胚胎的絨毛與蛻膜層分離,己分離的胚胎組織如同異物,引起子宮收縮而被排出。有時也可能蛻膜海綿層先出血壞死或有血栓形成,使胎兒死亡,然後排出。8周以內妊娠時,胎盤絨毛發育尚不成熟,與子宮蛻膜聯繫還不牢固,此時流產妊娠產物多數可以完整地從子宮壁分離而排出,出血不多。妊娠8-12周時,胎盤絨毛發育茂盛,與蛻膜聯繫較牢固,此時若發生流產,妊娠產物往往不易完整分離排出,常有部分組織殘留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致使出血較多。妊娠12周後,胎盤已完全形成,流產時往往先有腹痛,然後排出胎兒、胎盤。有時由於底蛻膜反復出血,凝固的血塊包繞胎塊,形成血樣胎塊稽留于宮腔內。血紅蛋白因時間長久被吸收形成肉樣胎塊,或纖維化與子宮壁粘連。偶有胎兒被擠壓,形成紙樣胎兒,或鈣化後形成石胎。


[臨床表現] 流產的主要症狀是陰道流血和腹痛。陰道流血發生在妊娠12周以內流產者,開始時絨毛與蛻膜分離;血竇開放,即開始出血。當胚胎完全分離排出後,由於子宮收縮,出血停止。早期流產的全過程均伴有陰道流血;晚期流產時,胎盤已形成,流產過程與早產相似,胎盤繼胎兒娩出後排出,一般出血不多,特點是往往先有腹痛,然後出現陰道流血。流產時腹痛系陣發性宮縮樣疼痛,早期流產出現陰道流血後;胚胎分離及宮腔記憶體有的血塊刺激子宮收縮,出現陣發性下腹疼痛,特點是陰道流血往往出現在腹痛之前。晚期流產則先有陣發性子宮收縮,然後胎盤剝離,故陰道流血出現在腹痛之後。流產時檢查子宮大小、 子宮頸口是否擴張以及是否破膜,根據妊娠周數及流產過程不同而異。


[臨床類型] 流產的臨床類型,實際上是流產發展的不同階段。
    1.先兆流產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繼之常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婦科檢查 子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妊娠產物未排出,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妊娠有希望繼續者。經休息及治療後,若流血停止及下腹痛消失,妊娠可以繼續;若陰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劇,可發展為難免流產。
    2.難免流產指流產已不可避免。由先兆流產發展而來,此時陰道流血量增多,陣發性下腹痛加重或出現陰道流液(胎膜破裂)。婦科檢查 子宮頸口已擴張,有時可見胚胎組織或胎囊堵塞于子宮頸口內,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或略小。
    3.不全流產指妊娠產物己部分排出體外,尚有部分殘留于宮腔內,由難免流產發展而來。由於宮腔內殘留部分妊娠產物,影響子宮收縮,致使子宮出血持續不止,甚至因流血過多而發生失血性休克。婦科檢查 子宮頸口已擴張,不斷有血液自子宮頸口內流出,有時尚可見胎盤組織堵塞于子宮頸口或部分妊娠產物己排出於陰道內,而部分仍留在宮腔內。一般子宮小於停經周數。
    4.完全流產指妊娠產物己全部排出,陰道流血逐漸停止,腹痛逐漸消失。婦科檢查 子宮頸口己關閉,子宮接近正常大小。
    此外,流產有三種特殊情況。
    1.稽留流產 指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滯留在宮腔內尚未自然排出者。胚胎或胎兒死亡後子宮不再增大反而縮小,早孕反應消失。若己至中期妊娠,孕婦腹部不見增大,胎動消失。婦科檢查 子宮頸口未開,子宮較停經周數小,質地不軟。未聞及胎心。
    2.習慣性流產 指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或以上者。近年國際上常用復發性自然流產取代習慣性流產。每次流產多發生於同一妊娠月份,其臨床經過與一般流產相同。早期流產的原因常為黃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染色體異常等。晚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為 子宮頸內口鬆弛、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子宮頸內口鬆弛者於妊娠後,常於妊娠中期,胎兒長大,羊水增多,宮腔內壓力增加,胎囊向 子宮頸內口突出,子宮頸管逐漸短縮、擴張。患者多無自覺症狀,一旦胎膜破裂,胎兒迅即排出。
    3.流產感染 流產過程中,若陰道流血時間過長、有組織殘留于宮腔內或非法墮胎等,有可能引起宮腔內感染,嚴重時感染可擴展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併發盆腔炎、腹膜炎、敗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稱流產感染。


[診斷] 診斷流產一般並不困難。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多能確診,僅少數需進行輔助檢查。確診流產後,還應確定流產的臨床類型,決定處理方法。
    1.病史 應詢問患者有無停經史和反復流產的病史,有無早孕反應、陰道流血,應詢問陰道流血量及其持續時間,有無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還應瞭解陰道有無水樣排液,陰道排液的色、量及有無臭味,有無妊娠產物排出等。
    2.查體 觀察患者全身狀況,有無貧血,並測量體溫、血壓及脈搏等。在消毒條件下進行婦科檢查,注意子宮頸口是否擴張,羊膜囊是否膨出,有無妊娠產物堵塞于 子宮頸口內;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是否相符,有無壓痛等。並應檢查雙側附件有無腫塊、增厚及壓痛。檢查時操作應輕柔,尤其對疑為先兆流產者。
    3.輔助檢查 對診斷有困難者,可採用必要的輔助檢查。
    (l)B型超聲顯像:目前應用較廣。對鑒別診斷與確定流產類型有實際價值。對疑為先兆流產者,可根據妊娠囊的形態、有無胎心反射及胎動,確定胚胎或胎兒是否存活,以指導正確的治療方法。不全流產及稽留流產等均可借助B型超聲檢查加以確定。
    (2)妊娠試驗:用免疫學方法,近年臨床多用試紙法,對診斷妊娠有意義。為進一步瞭解流產的預後,多選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HCG的定量測定。
    (3)其他激素測定:其他激素主要有血孕酮的測定,可以協助判斷先兆流產的預後。
[鑒別診斷] 首先,應鑒別流產的類型,早期流產應與異位妊娠及葡萄胎鑒別,還須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及子宮肌瘤等鑒別。


[處理] 流產為婦產科常見病,一且發生流產症狀,應根據流產的不同類型,及時進行恰當的處理。
    1.先兆流產 應臥床休息,禁忌性生活,陰道檢查操作應輕柔,必要時給以對胎兒危害小的鎮靜劑。黃體酮每日肌注20mg,對黃體功能不足的患者,具有保胎效果。其次,維生素E及小劑量甲狀腺粉(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也可應用。此外,對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治療也很重要,要使其情緒安定,增強信心。經治療兩周,症狀不見緩解或反而加重者,提示可能胚胎發育異常,進行B型超聲檢查及HCG測定,決定胚胎狀況,給以相應處理,包括終止妊娠。
    2.難免流產 一旦確診,應儘早使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早期流產應及時行負壓吸宮術,對妊娠產物進行認真檢查,並送病理檢查。晚期流產,因子宮較大,吸宮或刮宮有困難者,可用縮宮素10單位加於5%葡萄糖液5OOml內靜脈滴注,促使子宮收縮。當胎兒及胎盤排出後需檢查是否完全,必要時刮宮以清除宮腔內殘留的妊娠產物。
    3.不全流產 一經確診,應及時行吸宮術或鉗刮術,以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流血多有休克者,應同時輸血輸液,出血時間較長者,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4.完全流產 如無感染徵象,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5.稽留流產 處理較困難。因胎盤組織有時機化,與子宮壁緊密粘連,造成刮宮困難。稽留時間過長,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導致DIC,造成嚴重出血。處理前,應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血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凝血塊收縮試驗及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等,並作好輸血準備。若凝血功能正常,可口服炔雌醇1mg每日2次,或口服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連用5日,以提高子宮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子宮小於12孕周者,可行刮宮術,術時注射宮縮劑以減少出血,若胎盤機化並與宮壁粘連較緊,手術應特別小心,防止穿孔,一次不能刮淨,可於5-7日後再次刮宮。子宮大於12孕周者,應靜脈滴注縮宮素(5-10單位加於5%葡萄糖液內),也可用前列腺素或依沙丫啶等進行引產,促使胎兒、胎盤排出。若凝血功能障礙,應儘早使用肝素、纖維蛋白原及輸新鮮血等,待凝血功能好轉後,再行引產或刮宮。
    6.習慣性流產 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婦女,應在懷孕前進行必要檢查,包括卵巢功能檢查、夫婦雙方染色體檢查與血型鑒定及其丈夫的精液檢查,女方尚需進行生殖道的詳細檢查,包括有無子宮肌瘤、宮腔粘連,並作子宮輸卵管造影及子宮鏡檢查,以確定子宮有無畸形與病變以及檢查有無 子宮頸內口鬆弛等。查出原因,若能糾治者,應於懷孕前治療。原因不明的習慣性流產婦女,當有懷孕徵兆時,可按黃體功能不足給以黃體酮治療,每日10-2Omg肌注,或HCG300OU,隔日肌注一次。確診妊娠後繼續給藥直至妊娠10周或超過以往發生流產的月份,並囑其臥床休息,禁忌性生活,補充維生素E及給予心理治療,以解除其精神緊張,並安定其情緒。 子宮頸內口鬆弛者,於妊娠前作子宮頸內口修補術。若已妊娠,最好於妊娠14-16周行子宮頸內口環紮術,術後定期隨診,提前住院,待分娩發動前拆除縫線,若環紮術後有流產徵象,治療失敗,應及時拆除縫線,以免造成 子宮頸撕裂。
    7.流產感染 流產感染多為不全流產合併感染。治療原則應積極控制感染,若陰道流血不多,應用廣譜抗生素2-3日,待控制感染後再行刮宮,清除宮腔殘留組織以止血。若陰道流血量多,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和輸血的同時,用卵圓鉗將宮腔內殘留組織夾出,使出血減少,切不可用刮匙全面搔刮宮腔,以免造成感染擴散。術後繼續應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後再行徹底刮宮。若已合併感染性休克者,應積極糾正休克。若感染嚴重或腹、盆腔有膿腫形成時,應行手術引流,必要時切除子宮。

回頁首

  圖書館首頁 婦產科首頁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Chia-Yi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