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醫學概論

核子醫學的定義和內容
一、核子醫學的定義
1.
近年來核射線 (包括γ光子、β粒子和中子流等) 的臨床應用發展迅速,應用非密封型放射性同

位素發射的核射線對疾病進行診斷和內照射治療,在應用原理、方法、條件設備和防護管理等方面都有特點,已形成一門新學科,即核子醫學 (Nuclear Medicine)。在醫院內由核子醫學科專門實施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各種核技術在醫學基礎理論方面的應用研究,如實驗放射性示技術、體外放射性配體結合分析、放射自顯影、活化分析和穩定性核素示技術等。

2. 核子醫學有時也被用作為同位素和核射線在醫學上的應用及其理論研究的總稱。

3. 關於核射線對生物的輻射效應、放射損傷的診斷與治療、放射衛生防護等也屬於廣義的核子醫學範圍。

 

二、核子醫學的內容

      核子醫學

      診斷治療

      體內檢查法 體外檢查法

      放射性核素顯像 非顯像檢查法

 

核子醫學的診療原理和特點

 一、 體內檢查法的診斷原理和特點
        1.
顯像檢查法的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顯像的原理、種類和特點具有能夠選擇性聚集在特定臟器或病變的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標記物,使該臟器或病變與鄰近組織之間的放射性度差達到一定程度。利用核子醫學顯像裝置探測到這種放射性濃度差,並根據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將它們顯

示成像,即是臟器或病變的影像。

 

A. 放射性同位素在臟器或病變中選擇性聚集的機制

1) 細胞選擇性攝取:

            i. 特殊需要物質:有些物質是某些細胞完成某種功能所特需的,因而能被選擇性地攝取。例如放射性碘和放射性碘標記的膽固醇與天然碘和膽固醇一樣,作為合成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必要的特殊原料,可以分別被甲狀腺上皮細胞和腎上腺皮質顯影。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與天然葡萄糖一樣可以作為能源物質被腦細胞和心肌細胞攝取,聚集量明顯高於其它組織,故可使腦灰質和心肌顯影。

            ii.代謝產物和異物:特定臟器的特定細胞具有選擇性攝取代謝產物和異物的功能,以完成把它們從血液中清除出去的任務。例如放射性碘標記的鄰碘馬尿酸類似代謝產物馬尿酸,由腎小管上皮細胞攝取,再隨尿液排出,因而可以使腎臟和尿路顯影。放射性標記的HIDA DISIDA 可由肝細胞攝取,再隨膽汁排出,因而可使肝和膽道顯影。血液中的放射性膠體微粒由網狀內皮細胞吞噬,使肝、脾和骨髓顯影。皮下的放射性膠體微粒則是被組織內的吞噬細胞吞噬後匯集到淋巴結,淋巴系得以顯影。血液中的放射性標記的熱變性紅細胞將被攔截在脾竇內,可使脾臟顯影。

           iii. 特殊價態物質:一些細胞可以選擇性攝取特殊價態物質。例如心肌細胞可以比鄰近組織更多地攝取與鉀離子(K+)類似的正一價物質,如鉈(Tl+)和放射性標記物的異類化合物的正一價部分等而使心肌顯影。脂溶性零價小分子物質,如放射性標記的 HMPAO 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細胞而使腦灰質顯影。

2) 化學吸附作用:

骨骼的基本結構-羥基磷灰石晶體具有高度吸附放射性標記的磷酸化合物的功能,故可使全身骨骼清晰顯影,骨外鈣化病灶和積羥基磷灰石的心肌梗塞病灶等亦可顯影。

3) 微血管栓塞:

靜脈注射大於毛細血管直徑( >7 μm)的放射性顆粒,當它們隨血流灌注到肺微血管床時將暫時栓塞在那裏而使肺顯影。

4) 特異性結合:

放射性標記的受體配體只與該受體結合,放射性標記的抗體只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從而可受體和含有特殊抗原的組織顯影,這種影像具有高度的特異性。例如放射性碘標記的間位碘代能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因此可以使富含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嗜鉻細胞瘤及其轉移灶等顯影,有高度的特異性。後者稱為放射免疫顯像。由於腫瘤組織常含有特異抗原,因此這種顯像是特異性診斷腫瘤的理想方法。放射性標記的白細胞和纖維蛋白原亦因能分別特異性地聚集在炎症病灶和血栓部位而使它們顯影。

5) 通道、 灌注和生物區分布:

將適當的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某一通道或當放射性同位素通過某一通道時,可以使這些通道顯影。例如由大靜脈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它們將依序通過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血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而達到降主動脈,可使這些血管的管腔和心臟房、室腔陸續顯影,稱為放射性同位素心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隨血流從動脈向相應臟器血管床灌注也可獲得臟器的動脈灌注影像。如果靜脈注入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夠存留在血循環中,則可獲大血管、心房、心室和各臟器的血池影像,並且使一些含血量明顯增高的病變如出血部位或含血量明顯減少的病變如靜脈血栓部位得以顯示。放射性標記的 DTPA 直接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後,將隨腦脊液擴散至整個脊髓蛛網膜下腔,然後進入各腦池,最後由腦凸面的蛛網膜顆粒吸收,這可使其通過的各個部位相繼顯影,若有腦脊液漏存在也將在相應部位出現異常影像。放射性氣體吸入呼吸道和相繼呼出則可使呼吸道顯影。

 

B. 顯像的方式和種類

1) 靜態顯像與動態顯像:

            i. 靜態顯像 (Static Imaging):當放射性同位素在臟器內或病變處的濃度處於穩定狀態時進行顯像稱為靜態顯像。這種顯像允許採集足夠的放射性計數用以成像,故所得影像清晰而可靠,多用作觀察臟器和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和放射性分布。

            ii. 動態顯像 (Dynamic Imaging):放射性同位素隨血流流經和灌注臟器、或被臟器不斷攝取和排泄、或在臟器內反覆充盈和射出等過程,造成臟器內的放射性在數量上或在位置上隨時間而變化。用放射性顯像裝置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一幀)連續採集該臟器的多幀影像,把它們系列化或以電影方式顯示,便為能夠反映上述各種變化過程的動態影像。

        2) 局部顯像與全身顯像:

    i. 局部顯像 (Regional Imaging):指只顯示身體某一部位或某一臟器的影像,最為常用。
    ii. 全身顯像 (Whole Body Imaging):利用γ照相機的放射性探測器沿體表作勻速移動,從頭至足依序採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將它們顯示為全身影像。常用於全身骨骼顯影、探尋腫瘤或炎性灶。

3) 平面顯像與斷層顯像:
    i.
平面顯像 (Planar Imaging):將放射性顯像裝置的放射性探測器置於體表的一定位置採集某臟器的放射性影像,所得影像稱平面影像,可從受檢者的前方、後方、側方或斜方顯像。

   ii. 斷層顯像 (Tomography):用特殊的放射性顯像裝置可以像X光線CT一樣,在體表連續或間斷採集多體位平面影像數據,再由計算機重建成為各種斷層影像,如橫斷層影像 (Transaxial Image) 、冠狀斷層影像 (Coronal Image) 和矢狀斷層影像 (Sagittal Image) 等。

4) 陽性顯像與陰性顯像:
    i.
陽性顯像(Positive Imaging),又稱熱區顯像(Hot Spot Imaging):指在靜態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增高為異常的顯像,如心肌梗塞病灶顯像、骨骼顯像和特異性結合顯像等。
   ii. 陰性顯像(Negative Imaging),又稱冷區顯像(Cold Spot Imaging):指在靜態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減低為異常的顯像,臨床上的常規顯像如局部腦血流顯像、心肌灌注顯像、肝顯像、腎皮質顯像等屬此類型。

 

C. 放射性同位素顯像的特點

放射性同位素顯像是以臟器和病變內、外放射性差別和臟器內局部放射性差別為基礎的顯像方法,而臟器和病變內放射性的高低直接與放射性同位素的聚集量有關,聚集量的多少又取決於血流量、細胞功能、細胞數量、代謝率和排泄引流等因素,因此,放射性影像不僅顯示臟器和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等解剖結構,更重要的是同時提供有關臟器和病變的血流、功能、代謝和引流等方面的信息。眾所周知,血流、功能和代謝異常,常是疾病的早期變化,出現在形態結構發生改變之前。因此放射性同位素顯像有助於疾病的早期診斷,並廣泛應用於臟器代謝和功能狀態的研究。
   
放射性同位素顯像具有多種動態顯像方式,使臟器和病變的血流和功能情況得以動態而定量地顯示,給出很多功能參數,與靜態顯像相配合常能提供疾病更為早期的表現。
   
放射性同位素顯像多因臟器或病變特異性聚集某一種放射性同位素而顯影,因此影像常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可顯示諸如受體、腫瘤、炎症、異位甲狀腺、腎上腺外嗜鉻細胞瘤等的影像,而這些組織單靠形態學檢查常常是難以確定,甚至是根本不可能顯示。
   
但本法受引入放射性活度的限制,成像的信息量不是很充分,使影像的清晰度較差,影響對細微結構的精確顯示,在這方面不如CTMRI檢查。因此,根據臨床需要,適當聯合應用功能性顯像和形態學顯像將可獲得最為全面而必要的信息,以對疾病作出既早期又全面的診斷和定位,有助於進行及時而準確的治療。

 

 

        2. 非顯像檢查法的原理

     非顯像檢查法是利用較為簡便的放射性探測器在體表探測和紀錄放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標記物在臟器和組織中被攝取、聚集和排出的情況,如以時間-放射性曲線等形式顯示腎功能或以放射碘攝取率顯示甲狀腺功能。

 

二、體外檢查方法的診斷原理

體外檢查方法主要是體外放射配體結合分析,是一種利用放射性標記的配體為示蹤劑,以競爭結合反應為基礎,在試管內完成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質檢測技術。最有代表性且應用最廣泛的是放射免疫分析。它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標記的被測物和血液或尿液內的被測物共同與限量的被測物抗體競爭結合,用放射性探測器測得標記被span>
床診斷和醫學研究,也是核醫學有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原理
   
放射性核素治療屬於內照射治療,其治療原理是通過高度選擇性聚集在病變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標記物所發射出的射程很短的β粒子,對病變進行集中照射,產生足夠的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達到抑制或破壞病變組織的目的,而鄰近的正常組織和全身輻射吸收劑量很低。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疾病不多,但療效較好,有方法簡便、副反應小等優點,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放射性藥物、放射性試劑

一、放射性藥物 (Radiopharmaceuticals)

1. 診斷用放射性藥物

這一類藥物種類繁多,除各自應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生物學行為和符合無菌、無熱源、化學毒性小等安全要求外,其發射的射線種類、能量和半衰期還必須適當。核射線中只有γ光子適用於體內檢查法,因其穿透力較強,引入體內後能在體表探測到;同時它在體內的電離密度較低,引起的電離輻度損傷較小。γ光子的能量以100300 keV 為宜,能量太低,組織吸收過多,影響體表測量;能量過高,在放射性探測器中的電離密度太低,影響測量效率,且防護亦較困難。γ光子的物理半衰期(T1/2)以能滿足檢查所需的時間為度,一般以10小時左右為宜。

超短T1/2的放射性核素不便應用,只能用於少數瞬間即可完成的檢查,如氪-81m (T1/213)用於肺通氣顯像;或別無他擇,如人體最重要的天然組成元素碳、氮、氧的可用放射性同位素只有T1/2很短的碳-1120.4 min、氮-1310.0 min、氧-15122 secT1/2太長使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的輻射劑量,廢物和污染也較難處理,故應盡量不用。但當別無選擇時也只能用之,如有的放射性藥物只能由放射性碘標記,理想的放射性碘是碘-12313.0 hr,但因價格和供應問題,現在多只能用碘-131,而它的T1/28.04天,並不理想。

1964年鎝-99m問世,由於它是純γ光子發射體,能量為141 KeVT1/26.02小時,且能標記多種化合物,幾乎可用於所有臟器顯像,因此成為目前最理想和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鎝-99m是由鉬-99衰變而來,鉬-99組裝成便於使用的鉬-99-鎝-99m發生器(99Mo-99mTc Generator) 或稱鉬-99-鎝-99m母牛,只要用生理鹽水淋洗即可得到鎝-99m。鉬-99T1/22.76天,只要購得含有足夠量鉬-99的鉬-99-鎝-99m發生器,就可以在一周內每天淋洗出足夠量的鎝-99m供臨床應用,十分方便。
   
由於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應用,受檢者一次接受的輻射吸收劑量一般皆遠低於一次X線照相或造影,放射性廢物的處理也大大簡化,污染環境的可能性大為減小。

 

2. 治療用放射性藥物

利用放射性藥物治療疾病主要依賴於其發射的射線在病變組織中產生的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以半衰期較長的β粒子為宜。β粒子在組織中電離密度大,在局部組織中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一般比相同物理當量的X射線和γ光子大得多;同時由於它在組織內具有一定的射程,能保證有一定的作用範圍,而對稍遠的正常組織不造成明顯損傷。
   
現在用於治療的較理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磷-32,它是純β粒子發射體,β粒子的能量為1711 KeV,在組織中的平均射程為4 mmT1/214.28天。碘-131發射兩種β粒子,能量分別為336607 KeVT1/28.04天,也同時發射能量為364 KeVγ光子,目前它還是唯一能夠有效治療甲狀腺有關疾病的放射性同位素。

 

二、放射性試劑 (Radioactive Reagent)

放射性試劑指不需引入人體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標記物。為便於測量和防護,以發射能量較低的γ光子為宜,T1/2較長便於一次購貨供較長時間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是碘-125,其γ光子的能量為35.5 KeVT1/260.2天。偶爾也有用氫-3的,由於其發射的β粒子能量極低,需特殊的放射性探測儀器測量。

 

 

常用的核子醫學儀器

1. 顯像核子醫學儀器

A. γ閃爍偵檢器:

γ閃爍偵檢器由碘化鈉[Nal (Tl)]晶體,光電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組成。一個γ光子入射碘化鈉晶體,能使一個晶體分子激發而產生閃爍螢光(Scintillation),此螢光射到光電倍增管陰極,通過光電轉換產生光電子,所產生的光電子數量與入射螢光光子的數量成正比。光電子在光電倍增管電場作用下加速射達下一個聯極時,產生36倍的次級電子,這種電子倍增過程依次在聯極中發展下去,在到達陽極前要通過814個聯極,到最後一個聯極時,電子數可增加105108倍,這樣大量的電子流最後射到陽極立即產生一個電位降,形成一個瞬間負電壓衝,經前置放大器放大即可輸送到電子測量儀器和計算機進行處理和顯示。可見,一個γ光子入射晶體發生一個閃爍事件,一個閃爍事件產生一個衝數,因此記錄這些衝數就是記錄入射探測器的γ光子數量。

 

B. γ照相機 (γ Camera)

γ照相機是核子醫學科最基本和很重要的顯像儀器。由直徑300600 mmγ閃爍探測器、探測器支架、計算機操縱運算台和顯示器等部件組成。體內放射性由γ閃爍探測器探測到,形成定位衝信號由計算機採集和處理,最後以不同的灰度或顏色和不同的方式顯示出臟器和病變的影像。若附有特殊裝置可以進行全身顯像。

 

C. 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照相機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最常用者為旋轉型γ照相機,由γ閃爍探測器圍繞軀體作180° 360° 自動旋轉,對體內的γ光子進行多角度的探測,眾多的信息由計算機採集,利用特殊軟件和快速陣列處理機重建成各種斷層影像。當探測器不旋轉時,該機亦可作一般γ照相機使用,也可進行全身顯像。機名中的

〞單光子〞即γ光子;〞發射〞(Emission) γ光子是由體內發射出來,以區別於X線是從體外穿透(Transmission)人體而達接受器,故XCT屬穿透型CT(TCT),同位素CT屬發射型CT(ECT)

 

D. 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照相機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

PET是專為探測體內正電子發射體互毀輻射時同時產生的方向相反的兩個γ光子而設計的顯像儀器。數十個直至上百個小γ閃爍探測器環形排列,在軀體四周同時進行探測,其他部件基本同SPECTPET是進行心、腦代謝顯像不可缺少的設備,但因價格昂貴,正電子發射體及其標記物價格也高,故較難推廣應用。

 

2. 非顯像核子醫學儀器

常用的有甲狀腺功能測定儀、γ心功能儀和局部腦血流測定儀。皆由一個或多個γ閃爍探測器、探測器支架、電子測量裝置、計算機、記錄顯示裝置組成。用探測器對準甲狀腺、左、右心室和腦各部位探測它們的放射性、由電子測量裝置或計算機採集,最後以計數率或時間-放射性曲線的方式顯示,給出功能參數。

 

3. 體外檢查方法的樣品測量儀器

常用的是井型γ計數器(Well Type γ Counter)和液體閃爍計數器(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r),由γ閃爍探測器/液體閃爍探測器、電子線路、計算機、樣品傳送裝置和計數打印裝置等部位組成,手動或自動逐個探測每個樣品中的放射性,定量記錄和打印顯示計數和各種運算結果。

 

4. 其它核子醫學儀器

A. 活度計 (Radioactivity Calibrator)

將盛有放射性藥物或試劑的小瓶或注射器直接放入活度計,可直接準確讀出貝克(Bq)或居里(Ci)數。活度計是核子醫學工作中最基本的量器,關係到診療用藥量的準確性。

B. 防護用沾染監測儀和劑量儀沾染監測儀 (Survey meter)

用於探測皮膚、衣物和環境有無放射性沾染。劑量儀用於測量工作場所的照射量,讀數常以 mR/hμR/S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