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之治療

對於較嚴重之痔瘡,或併有潰瘍,肛裂、廔管、增生性息肉者,或已接受非手術療法而症狀仍然嚴重者也需手術

有痣難身

過去我們都認為所謂痔瘡即肛門周的靜脈曲張及其造成相關病變。但痔瘡組織在醫學上有其重要功能,所以目前的觀念認為痔瘡為一「肛門軟墊」(anal cushions) ,可以提供肛門一個緩衝保護,幫助肛門達到完全控制糞便的屏障。痔瘡由三個結構構成,即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因此痔瘡組織事實上是有生理功能的正常組織。在臨床上所提到有症狀的痔瘡,諸如出血,脫垂,疼痛等乃因長期不正常的壓擠或不良之排便習慣,如便泌或腹瀉,使得痔瘡組織會受到此不正常的作用力造成牽扯,造成肛門軟墊組織內血管充血及肌肉纖維斷裂,結果使痔瘡組織脫出形成病態的痔瘡。

誘發因素

慢性便祕的患者排便時壓擠得厲害,易加重痔瘡的症狀;其它如長時間直立的姿式,或腹壓增加(例如懷孕等)均易造成痔瘡,或加重已有痔瘡之症狀。常有腹瀉的病患,如發炎性大腸疾病或腸躁症患者也好發痔瘡。

痔瘡之分類

痔瘡之分類依部位分為內、外痔、混合痔: 外痔:位於齒狀線之外,其表面為鱗狀上皮;內痔:位於齒狀線之內,其外表為轉移形上皮或柱狀上皮;如果二者均有則稱為混合痔。 內痔依其嚴重度又分四等級:第一級:痔瘡組織凸向肛門,常有無痛性出血之症狀;第二度:痔瘡組織在排便時會凸出肛門外,但解完後又自動回縮;第三度:排便時會凸出肛門外,排便後需藉外力推回;第四度:痔瘡組織一直鼓在肛門外,無法推回。

痔瘡之症狀

出血:因為痔瘡組織內血管充血,加上反覆脫出易造成黏膜破裂,出血。 脫出:因支撐的平滑肌組織破壞,使痔瘡組織脫出肛門外。 肛門騷癢:肛門軟墊功能受損,因此肛門控制機能受到影響,以致有滲漏現象。漏出之液態糞便會刺激皮膚,造成皮膚炎,引起騷癢症狀或不適。 肛門疼痛:外痔部份腫脹,或有血栓造成疼痛。

痔瘡之治療

非手術療法,針對輕度患者 飲食:使糞便膨鬆,例如食用高纖維食物,水果等,並注意水份之攝取以利排便 橡皮筋結紮法:對於有出血或脫出症狀的第二,三度內痔以橡皮筋結紮法處理效果相當好。通常可在門診進行。結紮後約7~10天痔核脫落,這幾天或許會有少許出血現象,但亦有少數有出血較多之情況需急診處理。一次以結紮一個內痔為原則,結紮後肛門會有不適感,甚至會疼痛,此時可鼓勵病人溫水坐浴,加口服止痛藥。

手術療法: 對於較嚴重之痔瘡,如第三度以上內痣,或併有潰瘍,肛裂、廔管、增生性息肉者,或已接受非手術療法而症狀仍然嚴重者也需手術。

痔瘡切除術
用刀做一楔形切口,將痔瘡組織切除,切除後所留之傷口利用可吸收線由內向外做連續縫合。在歐洲亦有外科醫師主張痔瘡切除後之傷口不縫合,止血後讓它自己癒合。

雷射痔瘡切除術
目前仍不是很流行,在文獻上只有少許文章討論,有人用Nd:YAG雷射,有人用CO2雷射來做。只是利用雷射光來替代手術刀,其餘步驟都相同。是否比傳統的手術刀更好,例如減少出血,減少疼痛,到目前仍未有定論。

痔瘡環行切除自動吻合器
對於接受過其他痔瘡手術治療法而未見成效的第二級痔瘡,第三或未合併其他肛門及患之第四級痔瘡患者,或直腸黏膜下垂的患者均適用。 透過將環狀切割器伸入肛管內把原本鬆弛、脫垂於體外的黏膜 (內痔) 或肛管組織「提升」至正常生理位置或重新定位,並透過環狀手術器械阻斷向痔瘡提供血液的血管,外痔因血管遭受阻斷, 通常於手術後四至六星期縮小。

術後照顧

痔瘡術後照顧重點為:(1)減少疼痛,(2)傷口處理,(3)排便通暢。肛門附近的感覺十分靈敏,因此術後必然相當疼痛,甚至會影響到排尿,故手術當天稍晚必須注意患者有無排尿困難的情形,必要時可能要予以導尿。可給予適當的止痛藥(口服或肌肉注射)來減少疼痛。一般手術後會用紗布墊在肛門口,兩股間。此紗布墊於術後當晚或次日去除後,請病人溫水坐浴。溫水坐浴使用一般清水,溫度約40°C左右,一次約十至十五分鐘,每日三到四次。除了可以清潔傷口外,一般相信可以減輕肛門收縮,減少疼痛。另外可給病人軟便劑,通常以大便膨鬆劑併軟便劑為主。待病人排過便即可出院。排便後用清水沖洗傷口再坐浴如此可將疼痛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