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適用在何種情況?

早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將可能有病變的息肉移除,可預防大腸癌發生

大腸癌篩檢工具包括糞便潛血檢查、虛擬大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全大腸鏡檢查。一般來說乙狀結腸鏡檢查會忽略右側大腸病灶,延遲早期治療時機。全大腸鏡檢查才是預防大腸癌發生和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最佳方法。其中糞便潛血檢查適用大量篩檢,衛生所都有提供,若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則轉介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將可能有病變的息肉移除,可預防大腸癌發生。

大腸鏡適用在何種情況呢?

1. 糞便潛血陽性
2. 病患有下消化道不適之症狀,同時懷疑有結腸或直腸病灶
3. 病患本身有相關大腸直腸家族史或過去病史,需要做評估及追蹤
4. 年齡大於50歲之男性或女性非高危險群病患,均建議開始作大腸鏡或下消化道攝影之評估篩檢
5. 大腸鏡檢有異常發現或病患為大腸直腸癌患者均需規則追蹤

追蹤及篩檢

1. 一般風險之病患或家族中有非一等親之大腸直腸癌患者,於50歲後每年建議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
2. 家族中有一等親之大腸直腸癌患者於55歲後發病,其家屬於50 歲後每5年接受大腸鏡篩檢,家族中若有一等親之大腸直腸癌患者於55歲前發病,其家屬於40歲後應每5年接受大腸鏡篩檢。以上的篩檢追蹤如有異常發現則由臨床醫師再行密切追蹤。
3. 高風險族群例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P)及遺傳非息肉性結腸直腸癌症(HNPCC)。 以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P)家族史而言,其大腸鏡追蹤篩檢之年齡應自青少年時期即開始,每年作大腸鏡追蹤。 以遺傳非息肉性結腸直腸癌症(HNPCC)家族史而言,其大腸鏡追蹤篩檢之年齡應自30歲開始,每1到2年作大腸鏡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