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惡性腫瘤即成為台灣地區死亡原因之首位,且其發生率及死亡率更是年年增高,平均每三、四人中,即有一人終其一生會罹患癌症,其中又有一半飽受疼痛折磨。癌症疼痛會讓患者感到憂鬱,並產生自殺的念頭,其自殺率較一般人高出兩至三倍,以「痛不欲生」來形容癌症末期的錐心疼痛實為恰當。研究顯示,台灣癌症病患中,五十%以上有疼痛問題,其中超過七成病患正承受中重度的疼痛問題。然而,只有五成八的患者接受止痛藥物治療,而且滿意度僅有六成四。這是因為許多病患及家屬,甚至一些醫療人員對癌症止痛方式並不瞭解,甚至是誤解,使得許多病患確實是「痛苦」死的。 癌疼痛治療的原則必須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三階梯治療癌症疼痛步驟,按部就班,給病患最適當的治療。醫師將會依您的疼痛程度給予最適當的藥物,當病患是屬於輕微疼痛時(第一階梯),將給予非鴉片類止痛劑,如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阿斯匹靈(aspirin)類的藥物。這時,如果第一階梯的藥物無效時,可開始使用第二階梯的藥物。弱效鴉片類止痛劑是屬於第二階梯的藥物,代表性的藥物是「可待因」(codeine)。對於重度疼痛病患,則使用強效鴉片類止痛劑(第三階梯的藥物),如嗎啡(morphine)及「吩坦尼貼片」,這一類藥物的止痛效果比「普拿疼」或「阿斯匹靈」藥效強百倍,特別是「吩坦尼貼片」這種新的製藥技術做成經由皮膚吸收的貼片,每次藥效長達三天,能維持穩定的血中濃度,提供較佳止痛效果,避免傳統口服藥物造成血中濃度大幅度起伏的缺點,病患也不再需要打針或點滴注射,免去對人體的侵害性及不便性。 癌疼痛治療並不是只有靠以上止痛藥物,其他輔助的藥物也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如鎮靜劑可幫助病患睡眠;平滑肌鬆弛劑可緩解胃痙攣痛;類固醇可緩解發炎疼痛,消除水腫;當然精神方面的支持也不能缺少。只要病患遵守醫師的指示,按時確實用藥,並告訴醫師您的改善情形,以作為醫師處方的參考,如此便可以安全又有效地幫助克服疼痛,相信接受止痛藥物治療的比例、滿意度均可提升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