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危害序論  回上一頁



產科醫師


本人為婦產科醫師,是一個家長,也是環保之一份子,故選擇”環境污染與生殖危害”之主題為終身最愛,加入探討並防治環境污染對生殖影響之行列

以下是人參加 89年第一屆環境賀爾蒙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研討會報告之節錄 願與有緣人共享之


 (一)台灣地區環境問題  

近三十年來,由於台灣人口密度增加,都市與中小型城鎮範圍迅速擴大,再加上經濟快速發達,致使工業,畜牧業與都市廢水及廢棄物質經由小溪、河川而流入海洋;例如民國86年環保白皮書指出民國60年至85年,台灣人口由1,00萬增加至2147萬(增加43%);登記之工廠數由21,301家增加至96,850家(增加355%);養豬、羊、雞隻數分別由300萬頭、17萬頭及1,670萬隻增加至1,051萬頭(增加250%)、32萬頭(增加88%)及1億零180萬隻(增加510%)。這些人口,工業及畜牧業隻增加,國內之垃圾處理日漸以焚化為主之趨勢;環保署預計至民國91年底、有21座公有和民有8廠焚化廠;台灣地區90%之垃圾與有害事業廢棄物之焚化,和廢五金業之燃燒廢電線所產生之戴奧辛,相信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早已存在於國內陸域與海域生態環境中。

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如農藥,多氯聯苯,戴奧辛,石油碳氫化物,重金屬(如鎘,鉛,汞等) 以及有機錫有關等〕,存在於全球環境包括水體,土壤,農魚作物,加工食品等任何一個角落,能干擾生物體(包括人類)之內分泌物(賀爾蒙),促使生物體(包括人類)之性別發生畸變,行為變異,生殖與免疫功能破壞等,嚴重影響全球群(包括人類)的延續及永續發展。台灣地區之研究結果及最近發現貝類,“性錯亂”與“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之關係;期望台灣各界共同合作探討並克服這項“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危及台灣養殖地區之永續方展的致死因素,確保水產物之安全,以及消費者的健康與生命。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定義,持久性有機污染對於人類和動物造成毒性,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有生物累積性的傾向。定義出十二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安特靈(Endrin)、滴滴涕(DDT)、飛佈達(Heptachlor)、阿特靈(Aldrin)、地特靈(Dieldrin)、毒殺芬 (Toxaphene)、氯丹(Chlordane)、米瑞克司(Mirex)、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多氯聯苯(PCBs)、戴奧辛(Dioxins)、夫喃(Furans)。它們的化學結構傾向於親近較冷的溫暖,因此造成這些物質揮發至大氣後,朝向較冷的地球南北兩極移動,經過在大氣中長程的旅途而重新沉降下來。


 (二)我國毒性物質與環境荷爾蒙管理之現況  

根據環保署統計,我國常用的化學物質約有二萬餘種,毒性較明顯者約有五千種。目前毒性物質相關的法規主要為『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毒性化學物質運送管理法』、『毒性化學物質管制方案』、『農藥管理法』、『環境衛生用藥管理辦法』、『廢棄物清理法』、『勞工安全衛生法』、等,在聯合國公告的12種POPs中,我國已明確地禁用了九種(Aldtin,Dieldrin,Endrin,DDT,Chlordane,Heptacholor,Hexachloro-denzene,Toxaphene)。

根據1999年行政院環保署出版的”國家環境保護計畫”中指出,現行國內針對毒性化學物質的管理主要有以下缺失:一、未採分類管理,以致毒化物管理人力嚴重不足,使得管理無法落實。二、缺乏總量管理之能力,無法有效降低環境負荷。三、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預防管理並無法律依據,無法強制要求工廠必須做到毒災預防、災因調查及災後清除處理。


 (三)野生動物的暴露與失衡之研究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調查發現,野生動物長久暴露於環境賀爾蒙與POPs之下,造成許多生理機能改變,包括甲狀腺機能不良、生育力降低、孵化成功率降低、顯著的生育畸形、免疫系統的影響;以及雄性雌性化、雌性雄性化現象的產生等。受影響的動物涵蓋鳥類、魚類、貝類、龜類及哺乳類,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証據顯示這些結果與暴露有密切的相關。


 (四)人類的暴露與急慢性毒性效應  

人類最大的暴露來源是經由食物鏈而來,由於人類身處食物鏈之頂端,因此誘導物在各個生物體累積將反映在人類身上,並且造成濃度放大的效果。食物的污染可能經由空氣、水、土壤的環境污染或是含氯農藥的使用而產生;一直以來,這樣的污染(包含母乳的污染)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在某些國家,母乳受到POPs的污染已經趨近甚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容許標準,這是一個值得重視得問題。


 可接受每日攝取量
(每公斤體重)
世界衛生組織
急毒性分級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
致癌性分級
Aldrin 0.0001mg Ib 3
Dieldrin 0.0001mg Ib 3
Endrin 0.0002mg Ib 3
DDT 0.02mg II 2B
Chlordane 0.0005mg II 2B
Heptachlor 0.0001mg Ia 2B
Hexachloro-benzene Ia 2B
Toxaphene II 2B
PCBs 2A
Dioxins 1~3pgI-TEQ 1
Furans 2B



 (五)以美國規劃經驗為建議  

美國環保署於1995年4月發起了一個研討會(workshop),聚集了各界對環境賀爾蒙研究有興趣的單位與團體,進行討論並指出環境現況與目前研究的差距(gap),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訂出優先順序之共識。參與者共有約90位專家學者,針對環境賀薾蒙可能產生的危害及風險評估過程中,所需的研究提出討論。以下就幾個方面提出未來最應該優先進行的研究與需求:

(1)致癌性影響:

1. 除了針對雌性激素進行生物活性、代謝、結構活性等內因性與外因性物質的系統性比較,並將焦點逐步擴大至其他類固醇類的賀爾蒙。

2. 進行基礎性的研究,系統性並全面性評估物種、細胞與年齡相關反應—包括環境中各樣賀爾蒙拮抗劑、促進劑在一般環境濃度下的比例與劑量之影響。

3. 小心評估跨物種的毒性及作用機制,並進一步決定其與人類風險的劑量反應關係。

4. 調查野生物種癌症發生情形。

5. 針對嚴重暴露的野生物種與人類族群進行健康追蹤研究(follow-up health studies)。

6. 根據毒物作用機制的考量,確認並應用生物標記來鑑別暴露及副作用的產生。

(2)生殖與發展的影響:

1. 針對田野調查的假說發展出實驗室可以控制的測試方法。

2. 針對田野生物種與人類族群暴露於高濃度的環境賀爾蒙做更多廣泛的研究,並鑑別最可能產生生殖與發展影響的環境賀爾蒙。

3. 針對生殖參數之正常變異範圍提出較好的定義,並對於前瞻性及回顧性的時序性資料有較完整的收集(如DES和PCBs暴露世代等),以進一步有效地鑑別出可能的變異趨勢,並針對可能原因的假說進行測試。

4. 對於環境賀爾蒙間的交互作用做特性的描述,並且發展確立這些交互作用的風險評估方法。

5. 發展量化的結構活性關係(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以及短期間篩檢的方法,以鑑別生殖發展潛在的危害。

(3)神經方面影響:

1. 鑑別並紀錄人類及野生動物在可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影響。

2. 進行追蹤性研究(follow-up studies)以決定暴露於特殊化學物質之暴露參數以及評估神經內分泌影響的時段。

3. 證實人類及野生動物暴露於化學物質與產生影響之間的生物可信性(plausibility)。

4. 研究觀察到的影響之可能作用機制。

5. 注意混合污染之神經內分泌作用。

6. 更進一步瞭解神經系統與其他環境賀爾蒙作用標的之間的交互作用。

(4)免疫系統影響:

1. 進行人類及野生動物之免疫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以進一步決定這些危害對於臨床疾病(像是傳染病、癌症)的影響。

2. 進行基礎性研究,來鑑別各別的環境賀爾蒙物質作用於免疫系統的機制,並確定其作用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內分泌系統,並決定其劑量反應關係。

3. 必須針對野生動物發展生物標記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敏感物種。

4. 必須確定是否存在敏感性的族群,以目前資料顯示,年輕的族群(特別是發展性的族群)最值得關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