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孕夫妻借助「人工協助生殖科技—試管嬰兒」比率偏低  回上一頁

高雄分院婦產部 龔福財醫師


台灣全國每年有6,000 到7,000個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簡稱試管嬰兒)治療週期,藉此而生下的試管寶寶約1,600多位。民國92年台灣新生兒總產數為22萬七千多,所以,年度新出生試管嬰兒寶寶僅佔總出生人數的千分之七而已;一千個新生兒裡面有7個是試管寶寶。

  以民國90年的統計資料來看,台灣共2千250萬人口,該年有6,194治療週期。同時期全澳洲(包括紐西蘭) 有2千300萬人口,人口數和臺灣近似,該年度竟有18,797治療週期;美國有2億9千100萬人口,該年則有107,587治療週期(表1)。比起這些高度開發國家,台灣不孕症夫妻願意使用試管嬰兒治療的比率仍較低。

  台灣可提供試管嬰兒治療的醫院或診所的家數,目前全國合格的院所總共67家。全澳洲則只有42多家。英國是試管嬰兒的鼻祖國,有75家,而全英國人口是4千7百萬。鄰近的南韓全國有93家,但全南韓總人口為4千700萬。日本1億270萬人口中竟然有高達513家合格的院所提供治療技術,日本可能是全世界試管嬰兒治療院所密度最高的國家。台灣在這方面、醫院或診所的總數算是很多,可能的好處是患者可以選擇的醫院多,就醫方便。台灣醫療院所評鑑項目裡面規定,如果該院婦產科有人工協助生殖科技能力和設備,可以加分、甚至因而升級,這也促使某些醫院當局必須硬著頭皮、不計成本,成立所謂的「人工生殖中心」。事實上不少的人工生殖中心,每年操作人工生殖科技的治療週期數,少有超過100例,慘澹經營。

  以全國人口總數作基準,台灣年度新生的試管寶寶佔人口的萬分之0.73,英國為0.93,日本是0.94,美國1.40,全澳洲為2.25。台灣在這一方面也偏低,其原因還是在於願意接受治療的人次偏少所致。至於一次試管嬰兒治療,一般台灣醫生會植入3到5胚胎到子宮內,活產率(也就是真正把寶寶生出來、抱回家養的機會) 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0年的全國性統計是25.5%;同一時間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所發佈全美國的統計,美國醫生會植入2到4胚胎,活產率是27%。

  雖然7對夫妻就有一對會有不孕症問題,比率上不算少。在某一時期想生小孩,努力一年,一直沒有消息、生不出來,就被稱為罹患「不孕症」。其實經過一般的治療,包括西醫、中醫治療,很多人都可以自然受孕、生下寶寶。真正得靠試管嬰兒才能生育的人並不多!

  試管嬰兒治療一般是不孕症夫妻在嘗遍各種治療最後的選擇。當醫師建議做「試管嬰兒」,患者很擔心的要花多少時間和花多少錢。一個試管嬰兒的療程,從開始打針催排卵、取出卵子、培養胚胎,到胚胎植入,至少得3個禮拜。胚胎植入後,又得等1014天看有沒有懷孕;總共得耗時5到6週,治療期間必須常常上醫院看醫生。不少的職業婦女因工作的關係,請假難以獲得同事或上司的諒解或支持,而不敢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再者,一個治療週期全部金錢花費至少在臺幣1012萬之間,甚至更多,對比較年輕的夫婦,積蓄尚不很多,的確是個負擔。對年紀較大的夫婦,金錢就比較不是問題,而且因為已經等待多年,求子殷切,不敢再蹉跎時間,比較願意接受此昂貴的治療,可惜這時候已經是高齡階段,成功率偏低。年齡一直是左右成功率最關鍵性的因素,高雄長庚醫院的研究發現,接受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女性平均年齡是34歲,而先生的年齡是37歲。

  有些的夫妻已經下定決心,安排好時間準備,接受試管嬰兒的治療,也和醫師約定好日子了,可是最後卻後悔,放棄不做;主要的原因在於1.心理壓力太大、不堪忍受;2.自覺得試管嬰兒治療成功機會不大、不想嘗試或已做過沒有成功、不願意再次嘗試;3.曾經做過,但是治療過程,經驗很不好,拒絕重來一次;4.怕影響工作,甚至可能被迫辭去工作而失業;至於金錢的考量就不是那麼重要!

  一般排卵藥、針劑都很昂貴,整個療程中的費用,光是藥費就佔了13。多年來一直期待,這些排卵針劑藉由基因合成方式大量製造後,價格應該會逐漸下降,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也增加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可是,事實上至今市場依舊,藥費未減。

  台灣生育率逐年下降,民國82年有32萬5千新生兒,90年有26萬,91年有24萬8千,92年更降到22萬7千餘。很明顯地,現在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不像她媽媽那個年代那麼願意多生小孩,要提高全國生育率得從「鼓勵夫妻多生小孩」著手。至於試管嬰兒治療,目的在於幫助無法自然受孕夫婦擁有小孩,是以解決不孕症為目的;它對提高台灣整體生育率,或許也略有幫助。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