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是一種簡單,花費又不多,但仍有一定成功率的不孕症治療。它的方式就是將經過篩選後具有良好活動力的精蟲,直接注入女性生殖器官內(現在大部分是注入子宮腔內)。如此可以幫助精子通過子宮頸的屏障,讓更多活動力佳的精子有機會和卵子結合,而達到受孕的目地。從西元1934年人工授精技術即有效地應用在不孕症的治療,但早期大部分只運用於治療男性不孕症,例如精蟲量過少症(oligozoospermia)、精蟲活動力不良症(asthenozoospermia)、以及性功能障礙等。近年來對於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孕症,如排卵功能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明原因等,運用人工授精方式治療,仍可以達到相當不錯的成功率。總括人工授精運用範圍(適應症)可涵蓋如下: 一、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二、男性精蟲異常(精蟲量稀少或活動力不佳)。 三、性功能障礙或異常(例如尿道下裂、逆行性射精、陽萎等)。 四、女性排卵功能失調(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五、女性骨盆腔病變(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骨盆腔發炎而造成輸卵管粘連或阻塞)。 六、女性子宮頸異常、粘液不足、或抗精蟲抗體(antisperm antibody)的產生。 七、接受捐精者。 一般人工授精的步驟,分為誘發排卵、超音波排卵的偵測、精液的處理與準備、完成篩選後精蟲的注入子宮腔。誘發排卵的藥物,如口服(clomiphene citrate)、卵泡刺激素(FSH或HMG),經由這些藥物的單獨或合併使用,一般都可以獲得超過一個以上的成熟卵子。最後再經過精蟲篩選及子宮腔注入。不孕症夫婦在這些步驟的治療下,和自然同房比較起來均有較高的受孕率。 高雄長庚醫院人工生殖中心,在人工授精治療不孕症方面,也一直在求新求進步。從誘發排卵藥物的控制,配合高解析度超音波排卵的偵測,精蟲篩選技術的改良,到最後精蟲注入子宮腔技術的研究。前後陸續有許多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醫學期刊。最近的研究發現,合併人工授精和自然同房在同一次誘發排卵週期,更可以顯著地提高受孕率,這可以說又是一個成功的臨床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