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的原因與分類
眼眶四周皮膚不但特別薄弱,皮下組織也特別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下血流的顏色容易呈現在眼皮上。
眼皮每天要眨動一萬次以上,加上眼皮內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隨時間流失,於是皺紋容易形成。眼皮除了附著於提眼瞼肌筋膜、眼周閘肌之外,沒有可支撐之處,所以易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而產生下垂與眼袋。皺紋與眼袋都會加深黑眼圈的顏色。
形成原因有兩種
(一)
與體質遺傳有關,表皮黑色素容易沈澱,如過敏體質。
(二)
眼周圍血液淋巴循環差,如睡眠不足、太過疲勞、靜脈回流差,導致眼睛下方出現藍黑色的眼暈,甚至腫脹。
可分成四種類型
(一)
色素型黑眼圈–因先天遺傳或後天色素沈著造成,屬於慢性黑眼圈,形成原因如過敏體質、長期搓揉眼部、紫外線照射,造成黑色素沈澱,化妝品不正確的卸妝方式,慢性刺激造成色素生成,讓眼睛周圍晦暗像沒洗乾淨。
(二)
血管型黑眼圈–急性黑眼圈,形成原因如睡眠不足、熬夜或用眼過度,使得血液循環變慢,紅血球無法順利把氧氣送到眼周,造成肌膚缺氧,甚至有點瘀血現象。另外,鼻子過敏或鼻塞使得下眼眶靜脈充血,循環不良也會造成黑眼圈。
(三)
皺紋型黑眼圈–由於日曬、乾燥與老化,使得眼皮老化鬆弛,皮膚皺摺紋路形成眼部陰影。
(四)
眼袋型黑眼圈–老化、先天因素使得脂肪球組織膨出或是因熬夜、大哭或攝取大量鹽分造成暫時性浮腫。
色素型黑眼圈,有時候和血管型不容易區分。有一個簡單辨別方式:閉上眼睛觀察上眼皮,色素型通常都是上下眼皮都有色素沈澱。血管型則通常集中在下眼瞼。
治療方式
(一)
化妝掩飾–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尤其對於遺傳體質引起者,治療效果不彰且易復發,可以考慮以化妝品來補救。
(二)
外用藥劑–
-
色素型黑眼圈:可嘗試擦維生素A、C、趜酸、果酸、A酸、雄果素等美白產品,由於眼睛皮膚較薄,容易刺激過敏,所以各類美白產品必須降低濃度,使用上要特別小心。也可以考慮擦退色素藥膏,但效果並不十分明顯。
-
血管型黑眼圈:使用左旋維他命C超音波導入,促進真皮的纖維及血管彈性,可以改善組織水腫。維生素K可以維持皮下微血管之完整,防止及減少因血管破裂引起的紫斑現象。
-
皺紋型黑眼圈:使用果酸、A酸等抗皺產品,可以刺激皮膚的膠原蛋白再生,減少細紋。使用維生素E、B5、植物萃取物、玻尿酸,加強保濕可以防止水份流失產生皺紋。
-
眼袋型黑眼圈:眼袋並沒有較好的保養成分,通常是使用一些收斂消炎成分,或是緊實彈性酵素。太嚴重時只有求助於整型手術。
(三)
物理治療物理性的治療–例如熱敷、按摩,可促進眼部血液與淋巴的循環,加速水分廢物排除。可活化新陳代謝,改善皮膚暗沉與鬆弛,減輕黑眼圈的情況。
(四)
雷射治療–對於嚴重的色素沉著及眼皮鬆弛,可能就要借用雷射或手術才能有理想的效果。使用Q-開關的除斑色素雷射,如亞歷山大、紅寶石雷射等,可以能有效的去除色素型的黑眼圈。雷射治療雖然有效,但對於先天性色素沉著的病人,必須持續使用退斑膏及美白藥劑,並避免陽光曝曬。因為體質關係,多數的人容易在治療後6至12個月內,會有顏色再度回復加深的情形。至於後天性皮膚病變如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等所引起的眼皮色素加深,只要皮膚病灶控制後,接受雷射治療,黑眼圈可以獲得改善。
-
血管雷射:血管型的黑眼圈,常常伴隨著靜脈血管擴張、微血管增生,使用藥劑或保養方式難以去除。此時可以利用血管雷射來治療,染料雷射或脈衝光能夠穿透皮膚,凝固封死眼部的細小靜脈及微血管,使黑眼圈淡化。
-
除皺雷射:對於細紋產生的黑眼圈,使用新式的冷觸雷射,刺激皮膚深層的纖維母細胞活化,繼而增生膠原纖維,漸進式的除去眼皮周圍細紋。但是冷觸雷射收費昂貴、療程太長,也必須持續治療才能抵抗自然的老化皺紋。
-
汽化雷射:在眼袋的去除上,二氧化碳雷射也被當作手術的輔助儀器,利用雷射切割皮膚、摘除脂肪,有出血少,手術時間短的優點。但只是以雷射取代手術刀,並沒有特別神奇之處。
(五)
手術治療–
-
眼袋在皮膚科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求助於整型。如果是眼皮老化鬆弛引起假性皮膚色素加深,則需作眼皮整形手術,切除過多的皮膚,黑眼圈就會改善了。有的人則是由於老化造成眼袋凸出,皮膚鬆弛黑眼圈相當明顯,這就需要雙管齊下,做下眼皮整形切除贅皮及脂肪才能徹底改觀。
-
抽脂手術:此外有不少的年輕人由於遺傳的關係,皮下脂肪球膨出,眼袋在二十多歲就很明顯,連帶造成黑眼圈的外觀。如果眼臉下的皮膚未鬆弛,可以在眼內開刀而不留疤痕,經由結膜切開術將下眼皮內過多的脂肪去除,使眼袋消失於無形,黑眼圈自然就不見了。但若眼皮已鬆弛,則要在眼下睫毛位置開刀去除鬆弛皮膚。年輕人在接受眼袋抽脂時,要注意不能過度去除眼下脂肪,以免老化時反而產生凹陷。
黑眼黑眼圈的確惱人,但若要防止情況繼續惡化,最好依照醫師指示-睡前熱敷、按摩眼眶、均衡的飲食及規律生活、不熬夜、不抽煙、不酗酒,才可早日脫離熊貓一族,成為炯炯有神的帥哥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