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單位植髮術  雄性禿最後的一塊浮木
雄性禿(或稱遺傳性雄性禿)是目前最困擾人的疾病之一,男性掉髮中超過95%可歸因於雄性禿的發生,在國外的統計超過35歲的男性中有3分之2的人有雄性禿的困擾,而50歲以上的人則超過85%的人會有明顯掉髮。門診中常有年輕男性不能理解為何自己年紀輕輕卻開始發生掉髮,可是根據統計分析,事實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在21歲前就開始可以注意到雄性禿的出現。

在這些統計數字下,大家不難想像雄性禿是多麼困擾人的疾病,無怪乎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產品應運而生,有些找來影視名人大作廣告,標榜頭皮修復護理,頭皮清潔洗淨,頭皮顯微鏡檢測,基因檢測,草本治療等等,然而要注意的是這些說法大多欠缺醫學證據。從古至今治療掉髮的偏方異術從來沒有減少過,翻開電話本的黃頁或上上網路就可以找到上百個治療雄性禿的方法或藥物,但目前美國FDA通過有效的雄性禿治療藥物只有兩種,口服1 mg FINASTERIDE和外用的MINOXIDIL,目前這些藥物的療效,已經對7至8成的病患有效,特別是對早期或比較輕微的雄性禿患者療效較好。

至於那些對藥物沒有反應,禿髮太過嚴重 (第六期或第七期)的患者,植髮手術可以說是最後的一線希望,以往大眾對這種手術不了解,以為是用別人的頭髮或以假髮種植,且可恢復以往年輕時的髮量。事實上頭髮移植是以自己後腦杓這種不會掉頭髮地方的頭髮轉植到前額部來,因為後腦杓頭皮的髮根相對而言是對雄性激素不敏感的,因此即使轉植後也不受影響而能持續生長。植髮手術嚴格來說不是增加髮量,而是剩餘頭髮的重新分配,因此手術的對象最好是已經有雄性禿5年或第三期以上,且後腦部位的頭髮可以穩定不掉落,或者是因外傷或燒傷所造成的掉髮。以亞洲人來估計,一次1000株的植髮手術,對頂上全禿的病患約略可以提供14%的髮量,對於已經需要遮遮掩掩的病患而言,此一增加的14%烏黑粗壯且不會再掉的頭髮已經是吃藥或擦藥幾年也難以到達的境界。且如果後腦部位頭髮量多的話,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手術可加倍種植的髮量更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植髮手術之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39年,一位日本醫師OKUTA為了燒傷病患所進行之頭髮移植,然而近代植髮之快速進展則起源於1960年代美國Orentreich醫師於雄性禿患者的推廣。可是直到1988年毛囊單位植髮術的發展以前,粗糙的植髮手術引起許多人的反感,許多接受植髮的病患雖然頂上多了頭髮,然一叢一叢的新頭髮卻像洋娃娃的假頭髮般的不自然。後來的研究發現頭髮事實上是以毛囊單位(1至4根的頭髮聚集)來生長,因此從1998年的一篇論文清楚界定毛囊單位植髮以及加上後來發展出接近無疤痕的取髮方法,植髮手術的發展可說已到達極致。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雄性禿基本上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如果沒有配合藥物的治療,在種植頭髮外的髮線會繼續往後而形成詭異的落髮模式。

然雄性禿是否真的需要治療呢,其實雄性禿並不只發生於人類,如猩猩等靈長類也可能有雄性禿,雖然目前還不了解上帝或者演化上要有雄性禿的原因,但確定的是目前雄性禿沒有一種完美的治療方法,如果能看開一點不去管它也許會是最健康也是最經濟的方法。

有鑑於南部民眾對於頭髮與掉髮的課題愈來愈關心,門診也時常接獲有關治療落髮與植髮的詢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經過籌畫,於2007年起開始提供毛囊單位植髮的諮詢與治療,希望能幫助有此困擾的人從『童山濯濯,草木不生』很快地轉變為『綠意盎然,髮絲飄逸』。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14日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E resolution 8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