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教資訊

2017/1/9|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的定義:慢性中耳炎指的是持續性,不可逆的中耳腔發炎,臨床上常以有無耳膜穿孔來區分,有滲出液自耳膜破洞跑出者又可以被稱作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常見的病因:可能由反覆長期的感染狀況造成,因此若常常急性中耳炎發作務必要就診,尤其嬰幼兒又是感染中耳炎的高危險群。

常見的致病原:最常見的致病因子為細菌,常見菌種為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以及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等好氧菌。

常見的症狀:主要症狀有耳漏,聽力衰退,暈眩,耳鳴等現象,若不斷延遲就醫甚至可能造成顳骨乳突炎,顏面神經麻痺和腦膜炎等等。

相關的診斷及檢查:標準上是使用耳道鏡來做檢查,觀察耳膜的狀況和有無破洞,在加上病人若有長期反覆的耳漏即可診斷。聽力檢查雖非必要的診斷依據,但因慢性中耳炎大多有聽力衰退,長期發炎甚至會損害聽小骨的結構,因此通常會加做聽力檢查,有時甚至會配合X光或電腦斷層輔助。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大致可分為藥物治療、局部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藥物治療:抗生素建議以阿莫西林(amoxicillin)為主,或可直接給予廣效性抗生素Augmentin,療程建議10~14天,亦可做續菌培養,待培養結果出來後再轉換成對該菌種有效之抗生素。

2. 局部治療:通常在門診若發現有中耳滲液醫師會做局部抽吸治療,切勿自行亂挖耳朵,可能會使中耳損傷更嚴重。


3. 手術治療:若耳膜持續腫脹或對藥物反應不佳時可以考慮單純鼓膜切開術(myringotomy),而鼓膜切開術合併中耳通氣管放置術也可以考慮,特別是:
(1) 中耳炎不斷復發又對藥物治療無效時
(2) 中耳炎積液大於3個月,又併有傳導性聽力損失
(3) 中耳負壓增加又發現有耳珍珠瘤(cholesteatoma)時

        診斷出急性中耳炎的嬰幼兒,最好在一個月後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複診,確定中耳炎已痊癒;以免發生聽力障礙而影響成長和學習。



慢性中耳炎

出處:高雄長庚耳鼻喉部


版權所有 © 網站內容為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 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瀏覽人次:367510

地址:83301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電話:07-7317123

#2516(成人聽力)  #2517(成人語言) 
#8237(兒童聽力)  #8231(兒童語言)
#2533(耳鼻喉部) 
網頁負責人:何俊賢 (GSM:39801)
最近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