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之成因是由於大腸表面之黏膜經過長期不斷瀰漫性的發炎所造成的,病情時好時懷交替出現,病變由直腸乙狀結腸向上蔓延,直到侵犯整個大腸,其症狀一般局限於大腸(五分之四的病患其發炎現象只止於直腸時,則稱之為直腸炎)。在亞洲罹患率偏低,一般有兩個好發年齡層(20~40/70~79歲之間)。
除了長期發炎之外,另外有5%之所謂”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此種病症,惡化極快,必需立刻治療處理。由於潰瘍性結腸炎之患者,絕大部份是由不知不覺之狀況下開始的,故不會立刻去看醫生或自行察覺,同時對醫生而言,於疾病之初期階段,也極難判斷出到底是什麼毛病,只有在明顯的症狀出現時,像腹瀉、出血、左腹疼痛與發燒時,才能明確並容易的診斷出其原因與病症。
這種不易察覺的疾病另一極為擾人之特色就是使病人之心理大受影響:長期之腹瀉造成患者極度之不安與困擾之現象。患者經由長期不斷的苦惱加上恐懼這種無法控制的腹瀉,久而久之,甚至連大門都不敢出去。
早期人們以為是由於心理疾病而連帶產生了潰瘍性結腸炎,事實上剛好相反:也就是由於長期的腹瀉使病人的心理產生變化與影響,其次要提到潰瘍性結腸炎的形成原因。
一般學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有:遺傳因素,自體免疫系統作用,細菌毒素,濾過性性毒感染或是飲食因素如食物添加物、食物纖維太少等等。但結論很簡單,就是不知真正的原因。倒是此種病是有些時候與其他疾病是連在一起的,較為人知的是眼睛發炎,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肝臟方面引起肝功能不正常,膽結石或肝硬化。偶而會在脛骨前之皮膚發生化膿性壞死。可是也無法正確性的找出和這些疾病會有關連的原因。
由於此疾病之成因尚不知道,故治療之方式是依據症狀之現象去治療而非依據形成之原因採取如何防止之治療方式。這代表著有時內科療法可能不能完全控制病情,病情有惡化之趨勢或有轉變為惡性腫瘤之疑慮時,則必須開刀。通常是將全部結腸和直腸割掉,患者可能會裝上一個置於腹部的永久人工腸排泄口(迴腸造口術),或可能接受J-型迴腸袋(取代部份結腸的功能),日後閉合迴腸造口後即可經由肛門排便。經手術後的患者能很快的復原並能有正常的生活,不會有抱怨及恐懼之感覺。這種必須要動手術之患者,大約只佔此種患者的5%到10%之間,而大多數的患者都能經由適當之治療而不須動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