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變臉,可能嗎?-談顱顏手術
作者:
賴瑞斌醫師  
 
一個人最常被注意的部分無非是脖子以上的頭臉了,而容貌同時也是辨識個人身分最直接的標記。先不論五官有多美麗,至少需要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才可能談得上好看。而所謂的五官端正,其實就是一般人都有的正常的臉型,也就是沿著臉的中線左右對稱、比例適中的臉。但是有一些人因為先天性的原因,如半邊小臉症、唇顎裂、或其他顱顏畸形,或是後天性的因素,如顏面外傷、腫瘤、感染等,造成頭型及臉形的不對稱或是比例上的不均衡。這些人除了外表輪廓不漂亮以外,有時會讓人有自卑感以及社交和心理上的障礙,其中一部份人還合併牙齒咬合不正的問題,長期下來造成咬合功能不足,顳關節疼痛等問題。有些病人從小就夢想著"醜小鴨變天鵝"的奇蹟降臨,一般人會認為那是童話卡通裡的情節,但現實中,顱顏整形手術的確可以讓這種變臉的夢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事實。

  所謂顱顏手術就是改變頭型及臉形的一種外科手術,肇始於60年代晚期法國的外科醫師Paul Tessier。植基於對先天性顱顏畸形胚胎學的深入了解,他發展出來的顱顏重建手術改變了顱顏畸形治療的觀念,奠定了顱顏外科學的基礎,因此被尊為顱顏外科之父。他也戮力於教學,將顱顏重建手術傳入歐洲各國、美國、及加拿大,以至於亞洲及澳洲。近二三十年來,世界各地成立了許多顱顏中心,皆傳承他的觀念與技術,並予以發揚光大,造福無數顱顏畸形患者。

  顱顏骨與四肢骨不同,是一種扁平骨,除了下顎的顳顎關節可以讓下巴活動外,其餘的骨頭間都是緊密的接合在一起,像是房屋的樑柱與牆壁一樣,保護其內的腦部,或是像帳棚的支柱,支撐臉皮及軟組織,維持臉形特徵。顱顏手術從頭髮內或是口腔內等看不見刀疤的地方切入,將顱顏骨切開、移動,重新安排各部位的相關位置、大小、以及比例關係,然後再以各種固定器材固定(現在大多數是用與人體相容性及高的鈦合金,或是更先進的可吸收材質),大約5-6週後骨頭即已癒合。有時候骨頭多出來的部分可以磨掉,不足的部分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骨頭來移植或是以人工材質填充。骨架完成後再將皮肉拉回覆蓋,如有必要再修飾眼鼻唇等部位的軟組織,即可完成變臉的工作。

  牙齒排列不好可以造成臉形的異常,反過來說,有著顎骨畸形的人,常常伴隨咬合不正的問題。因此這兩個問題常互為因果,必須一併治療。齒列過度擁擠或空隙太多,排列不整、暴牙、開咬或深咬,以及下顎後縮或下顎過長(即戽斗),上顎後縮等各種咬合不正,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可以用矯正牙齒的的方法來改善,到了成年以後,尤其是對於顎骨特別畸形的異常咬合,光靠矯正大概無法滿足對改善臉形美觀的需求,這時可以配合正顎手術來改善臉形。這種改變臉型與牙齒咬合狀況的手術,是經由隱藏在口腔內或髮際內頭皮的切口,將顏面骨架及顎骨作切割移動或修整,使之達到理想咬合與臉型的整形手術。暴牙或戽斗,甚至國字臉的,沒有下巴的,都可以藉由正顎手術來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這種手術沒有太大的後遺症,外科手術可能有的出血或感染均很少發生,疤痕也看不到,有少數的病人在手術後會有嘴唇感覺麻木的現象,但不至於造成活上的困擾或是生命上的危險性。改變顎骨的手術成功與否和牙齒咬合穩定有絕對的關係,所以需要齒顎矯正及整形外科兩方面醫師的共同配合想做這種手術的人,在術前要跟醫師做充份的溝通,讓醫師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讓患者對醫師們的能力建立信心,也可避免不切實際的期望。另外還必須尋求家人支持與親朋好友的贊助,因為這種手術會使一個人幾乎完全變臉,有的人不能馬上適應,心情會顯得鬱抑,此時如果有家人及親友給與精神上的支持,會使患者恢復得更迅速。此種手術在術後大約需休息一星期,因為上下牙齒被固定在一起無法張嘴只能吃流質的食物,固定的時間約需一個月,術後必須再由齒顎矯正醫師繼續將齒列排整齊才算完成整個治療。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