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 參、恢復期(出院後)的復健計劃 - PSEP原則
作者: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職能治療組長 張瑞昆  
 
當傷口痊癒出院後,並不意謂燒燙傷的治療已經結束。接著面臨的則是長旅間肥大疤塊的增生,它不僅留下 了一輩子外觀容貌的烙痕外,更會造成關節的攣縮與變形,更會導致肢體功能的喪失,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與依賴。因此,對於燒燙傷部位不論將出現攣縮或已出現攣縮變形,都必須加以預防與矯正。因此這時期復健的重點,在於控制肥大疤塊的增生與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變形, 常運用的復健治療方式如下:   (1) 姿勢的擺放(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的產生,在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的擺放應在能對抗攣縮的位置。一般而言,都擺在伸直、外展、及功能性位置,其原則與急性期擺姿相同。   (2) 低溫塑膠副木的使用(Splinting):此時期之副木功能除了協助維持姿勢外、預防攣縮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矯正變形,因此動態性副木常在此時期使用。此外副木的穿戴可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痕過度增生。   (3) 復健運動的執行(Exercise):此時期除了承續急性期之運動執行外,對攣縮關節或組織則需要加以被動拉折及牽張。此外,亦可適時的賦予阻力性運動,以增強其肌力,並增進主動關節的活動度。   (4) 壓力治療(Pressure) - 預防肥大疤塊的增生。通常疤塊的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會趨於穩定。      在這段增生期間,若能有效的控制疤塊的生長,則可減除日後重建手術的苦痛。目前咸認為最安全及最有效的方法稱之為”壓力治療”,所謂壓力治療係指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以抑制肥大疤塊的增生。一般而言,燒傷傷口痊癒後,應立即穿戴彈性壓力衣,理想壓力為25mmHg。病患應每天24小時穿戴(沐浴、清潔或塗抹潤滑油時除外),並持續一年以上,確定疤塊成熟不再增生為止。通常燒傷疤痕的控制以定製的彈性壓力衣治療為主。彈性衣對於身體的圓突部位能提供很好的壓力,但是對於身體有凹陷的部位,則彈性衣則是像在窪地搭帳棚一樣,跨越在疤痕上方,毫無壓力可言,甚至周圍壓力過大,使得凹陷部位形成皺褶。此外在眼﹑鼻﹑口﹑耳等處,因彈性衣需留該部位的開口,卻造成開口附近壓力的喪失。在1979年,Rivers等人報導了利用透明塑膠面罩來治療臉部疤痕,這種透明面罩利用病人的臉部石膏模來成型,它提供臉部全接觸的壓力,使得病人或復健人員可以清楚地看到壓力的效果,並偵測面罩的服貼性。製作透明壓力面罩大約需經過取負模灌鑄正模、修整正模、加熱成型及鑽孔裁修等步驟。各個步驟能否精確掌握,則是攸關成品能否完全貼服病患臉部,達到預期之效果。在醫院體系內發展透明面具之製作,對提供病患臉部早期疤痕的控制,以及復建之長期配合追蹤,應是較理想的方式。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