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http://health.web.nthu.edu.tw/files/14-1142-11822,r1348-1.php?Lang=zh-tw

高雄院區風濕過敏免疫科 鄭添財醫師

骨質疏鬆症(骨鬆症)可以說是和人類的文明一樣的久遠,但一直到最近50年科學家才開始這方面的研究。骨鬆症,不論在科學、醫學、或是公衛學,甚至是政府,都已慢慢地受到重視,而且在全世界各地骨質疏鬆症病患的總數也都在快速地增加,因骨鬆症所引起的合併症如骨折、行動不良及所帶來的財政負擔,也對各政府帶來甚大的衝擊。

在台灣女性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率為18%,而男性為12%。對於超過65歲的老年人每年骨折發生率,則為每10萬人有65人,而這些骨折在民國84年的統計,總共需花費1億2千萬元美元,相當於50億新台幣,而其間接所造成的死亡,對家庭及社會的衝擊更是不在話下。因此,骨鬆症的防治,在這個進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實刻不容緩。


骨鬆症的定義
骨鬆症一般被定義為:由於較低的骨量和骨顯微結構的破壞,而造成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間接導致骨折機會增加的一種疾病。
骨鬆症的分類
一般而言,骨鬆症又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的骨鬆症。原發性的骨鬆症以其原因,又可分為停經期後的骨鬆症及老年性的骨鬆症,這其中又以停經期後的骨鬆症最為常見,但繼發性及老年性的骨鬆症亦不在少數。


骨鬆症如何產生?
事實上,我們的骨組織是一種活的組織,其中含有兩種重要的細胞,一種是蝕骨細胞,一種是造骨細胞。蝕骨細胞藉由分解舊的骨組織,而造骨細胞藉由原處新骨的形成,使我們的骨頭有新陳代謝的機會,此種過程稱為重塑(remodeling),此種過程在一生中都在進行。在正常的情況下,造骨細胞的速度與蝕骨細胞的破壞舊骨的速度一致,使我們的骨質總質量得以維持。
但在骨鬆症的患者,不論是何種原因所造成,其最後的結果都是造骨及蝕骨細胞活性的失調,使得骨質總量的減少,而形成骨鬆症。
如何得知已罹患骨鬆症?
既然骨總量這麼重要,骨總量一般不易得知,我們一般以骨質的密度取代之。而測量骨質密度,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普通的X光攝影。
二、單光子與雙光子的核子吸收儀。
三、雙能量的X光吸收儀(DEXA)。
四、電腦斷層骨質測定儀。
五、定量的骨質超音波測定儀。
由於其他儀器在使用上的不方便或其正確性尚有疑慮,目前全世界幾乎都以DEXA的測量值,做為骨質密度的診斷治療依據,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此在1994年提出了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第一級:屬正常,指其骨密度不比正常年輕人骨密度低超過一個標準差。 第二級:骨質減少症,指病患骨質密度比正常年輕人骨密度低1個至2.5個標準差。 第三級:骨鬆症,指病患骨質密度比正常年輕人密度低超過2.5個標準差。 第四級:嚴重骨鬆症,指病患骨質密度比正常年輕人骨密度低超過2.5個標準差,並合併有1個部位以上的骨折。 這個診斷標準似乎有點複雜,在骨鬆症的診斷上常需有經驗的醫師才可判別。
骨密度與骨折的關係為何?
骨密度的高低與骨折的危險性有相當大的關係,一般而言,如二者骨密度相差一個標準差,則兩者的骨折的危險性會變為2倍。這就有如血壓及膽固醇的高低與腦中風及狹心症關係一般,亦即骨密度越低其骨折的機會即大幅增加。
造成骨鬆症的因素有那些? 前面提及骨鬆症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所謂原發性即是生理性且自然產生的,例如停經後的婦女或者是老年性引起的骨鬆症;而繼發性的骨鬆症,則是由於疾病、藥物、營養等因素所造成的骨鬆症。因此,骨鬆症的危險因素,就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的因子。例如家族有骨鬆症的病史、男及女性賀爾蒙的缺乏、各種慢性疾病,例如慢性肝病、慢性腎病、甲狀腺及副甲狀腺疾病、長期臥床、不活動、各種營養的缺乏,以及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抗癲癇藥物、肝素及細胞毒性藥物等等。要避免骨鬆症,就要盡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
骨鬆症要如何治療? 所有的治療原則都一樣,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骨鬆症更是如此。除了在成長的過程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外,適度的運動亦有極大的幫助,成年後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一旦罹患骨鬆症更要與醫師配合做積極的治療,至於治療的藥物待留後面的章節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