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JACC intervention指出: 從事介入性治療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持續地冠狀
動脈無血流是早期可獲得的死亡危險因子.
由STRATEGY & MULTISTRATEGY試驗中分析了902張影像, 利用TIMI score來標示治療
前後冠狀動脈血流程度. 結果顯示介入前, 59%的阻塞血管顯示TIMI flow grade 0 (無血
流), 21%表現出TIMI flow grade 1-2 (介於無血流到完全正常之間), 其餘顯示TIMI
flow grade 3 (正常血流). 術前的TIMI flow grade是預後不佳的預測因子, 即便是矯正
後獲得正常血流的病人也有不佳的結果, 特別當病人術前是TIMI grade 0的情況下, 有著
最高的短期和長期的死亡率.
對導管穿過病灶血管後的反應進一步決定血管完全阻塞病人的預後. 術前無血流的病
人若能在術後達到改善的冠狀動脈血流, 有不錯的預後, 有著30天後1.5%的死亡率, 及一
年後3.5%死亡率, 並且和intervention前沒有阻塞血管的病人在死亡率方面不相上下.
相反地, 在術前血管完全阻塞的病人中, 導線穿通後, 有49%的病人沒辦法回復冠狀
血流, 死亡率則明顯的上升, 30天及1年後的死亡率分別高達5%及9%, 這和最後能否到達
完全正常血流無關, 也無法使用臨床上或影像下的特色來做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