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期107年12月30日發行
執行編輯:謝明儒 醫師

 
醫學教育專欄

近師資培訓在任何一個教學醫院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是接受完師培訓練的老師回到臨床單位有沒有辦法實用, 或者運用到那個程度? 那個環節? 困難點在那? 是老師的因素? 是學員的因素? 是硬體的因素? 還是環境的因素? 這種種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只有打通這任督二脈後, 才能使老師在接受完師培訓練後一展所學, 在本體系過往師培中心比較少有機會去探索這個主題, 偏偏這個主題是非常重要的, 關係著師培中心推出的教學相關課程會不會成功, 這個月的醫教電子報謝明儒醫師就”臨床教師之自我調適與師資培訓後的應用,以訪談分析與問卷法研究的初步分享” 做了初步的報告, 難能可貴的是本體系自己的資料, 最能第一手反映本院師培中心在辦了教學活動後的應用情形及困境, 後續應會有解決方案, 非常值得一讀, 也期待謝醫師可以早日發表,分享同好.


臨床教師之自我調適與師資培訓後的應用,

以訪談分析與問卷法研究的初步分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教學專責主治醫師 謝明儒

 
  •    師資培訓在醫學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師資培訓涵蓋一系列不同的教育工作,包含工作坊、簡短的課程、系列研討會、長期的師資培訓課程以及其他教育活動。師資培訓不僅僅是教導臨床教師如何教學的問題(3),而是整個醫學教育機構一起投入到臨床教師教育活動的專業化之中,加強機構整體的教育基礎與教育能力(3)。雖然師資培訓是為學員和臨床教師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方式(4)。但研究顯示臨床教師在師資培訓中的學習並無法完全轉化為臨床教學上的實踐(11)。
    台灣近年來在醫學教育的發展上引入新的教學概念和教學模式,並且教學計劃的評估同時成為重要議題(12)。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近年一系列新師資培訓課程為例,共有312受訓教師者在課程後的自我報告問卷中,雖然參與者對課程有極高的滿意度(> 90%),但課後三個月的自我評估問卷結果顯示的教學應用卻遠低於滿意度(59.3%至79.19%)(13)。有多種因素可能影響臨床教師學習後的應用,其中一個原因涉及自我調適的差異。因此,利用自我調適理論為基礎來探討,臨床教師在師資培訓後轉化學習與是否能夠應用於臨床教學之狀況。
    自我調適學習的定義為:根據自我的想法、感覺和行動,產生不斷循環的調適去實現個人目標。根據Zimmerman(22),自我調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預想階段、執行階段和自我反省階段。預想階段為計畫並設置行動,執行階段則是在行動之中監督自己的行為,自我反省指的是回顧先前在行動中的行為是否符和預想階段的計畫。在醫學教育中以醫學生為主體的自我調適研究上,較為廣泛。而在教師的自我調適方面,Capa-Aydin等人(23)則針對一般高等教育之教師發展一個由九個因素所組成的自我調適模型,來評估教師的自我調適行為,這九個因素包含:目標設定、內在興趣、表現目標導向、精通目標導向、自我指導、情緒控制、自我評價、自我反應和尋求幫助。
    根據長庚醫院的訪談內容,我們發現一些台灣本土的臨床教師於臨床教學上的自我調適因素,並發展出以下自我調適模型:


    我們再利用此台灣的臨床教師自我調適模型,設計一套臨床教師問卷調查,此問卷調查針對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四院區(基隆、林口、嘉義、高雄)之臨床教師問卷調查,有關臨床教師之基本資料。就性別而言,女性(75.33%)多於男性(25.33%)。職類比例為護理師58.67%、醫師25.33%,其他醫事人員佔18.00%(如表一)。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與原本的理論架構比較,我們發現理論因素中:目標設定、自我指導、維持教學與臨床工作的平衡、自我評估此四項在因素分析的結果中歸納為相同的潛在變項,我們認為臨床教師對於此四項因素在認知有強烈的一致性,從題意而言都和自我調適(self-regulation)有關。
    此外和師資培訓相關的項目在因素分析中形成相同的潛在變項,我們認為臨床教師對於師資培訓獨立於其他因素的認知。研究者因此推測此為臨床教師參與師資培訓之後,是否將所學應用於臨床教學上的癥結之所在。
    將因素分析的結果中的八項因素暫且命名為:I.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調整、II.師培課程對臨床教師的影響、III.臨床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IV.尋求幫助、V.教學機會、VI.表現目標導向、VII.自我反應、VIII.過往的學習經驗。
    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結果共有四項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顯示不同職類受訪者有顯著差異存在。這些因素分別是:I.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調整(F(2, 297)=5.425 , p<.01)、IV.尋求幫助(F(2, 297)=37.296 , p<.005)、VI.表現目標導向(Levene’s F(2, 297)=7.430; Welch’s F(2, 115.122)=3.551, p<.05)、VIII.過往的學習經驗(F(2, 297)=6.928, p<.005)。
    由Scheffe法事後比較得知,護理師相較於醫師,在I.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調整中同意程度較高。在IV.尋求幫助上,護理師的同意程度大於其他醫事人員且大於醫師,顯示各職類在尋求幫助上有顯著差異。在VIII.過往的學習經驗上,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兩類職類,護理師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受到過去經驗影響。
    由於因素III.臨床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V.教學機會、VI.表現目標導向、VIII自我反應之變異數在同質性檢定上有顯著差異,故拒絕虛無假設,其變異數異質,因而採Welch法和Dunnett T3法做事後比較。僅因素VI.表現目標導向有顯著差異,而從Dunnett T3法事後比得知,相較於醫師,護理師之表現目標導向項同意程度較高,顯事護理師較常將自身的教學與同儕比較。
    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師培單位瞭解各職類的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我調適的差異,且有助於師培單位制訂或發展適合的師培活動。此問卷後續將使用於衡量師資培訓的成效之工具。研究者期望,能夠在未來使用此一工具,追蹤臨床教師在師資培訓前、後的自我調適情況。


  • ◎全院性演講
    ●時 間:2019/01/01(星期五)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一會議廳(復健大樓1F)
    ●主講人:
     兒童血液科 陳世翔
    兒童皮膚科 楊靜宜
    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 李文益
    兒童骨科 李偉群
    影像診療科 傅真如
    核子醫學科 林潔
    解剖病理科 陳冠樺
    ●主持人:薛純 教授
    ●講 題:臨床病理討論會
    備註:1.台北院區同步視訊(後棟七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