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總院醫教電子報
 

105年第11期105年11月15日發行
執行編輯: 歐良修 醫師

 
醫學教育專欄

輔導學員是醫學教育重要的過程,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關卡。如何有效與困難學員溝通進而成功輔導,相對是臨床教師較缺乏經驗的部分。這一期的醫教電子報由歐良修醫師介紹其在AMEE(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所學,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來與困難學員溝通。「辯證行為治療」是以認知行為理論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為基礎,主要聚焦於”行為問題解決” (Behavioural Problem-Solving),而不是要改變學員的思想或認知,其理論是利用辯証統合,使學生接受,並做出改變。歐醫師深入淺出介紹「辯證行為治療」策略與技巧,幫助臨床教師在面對困難學員的溝通過程中,掌握特定的行為學方式留下記錄,並學習如何以指導者的角色告知壞消息,相信此內容能讓讀者在輔導溝通的工作上更有效地進行。

如何有效與困難學員溝通

 

林口長庚醫院    專責教學主治醫師       良修醫師

 

   「辯證行為治療」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 有效與困難學員溝通-   

    2016至AMEE 參加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earner in Difficulty工作坊,主要是要幫助臨床老師,如何有效與困難學員溝通。在面對困難學員及將要當掉不及格的學習者的溝通過程中,幫助大家掌握:
1.特定的行為學方式留下記錄
2.如何以指導者的角色告知壞消息      

 

    其中地一部分將特定的行為學方式留下記錄,大家應該不陌生,本篇主要是介紹大家「辯證行為治療」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來與困難學員溝通。

他們先示範一個困難學員師生溝通的表演,讓大家感受體會在溝通過程中: 1.  情緒會跟著起伏 2.  感受到學員的防衛 3.  感覺到內心矛盾的壓力(conflicting tension) 在此情緒之下我們如何利用精神醫學「辯證行為治療」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來幫助老師面對困難學員(DBT最原始是用來治療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辯證行為治療」是以認知行為理論(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為基礎,但主要聚焦於”行為問題解決”(behavioural Problem-solving),而不是要改變學員的思想或認知。

    所以DBT的實行,要同時考慮並接受二種對應的狀況。其理論是利用辯證統合,使學生接受,並做出改變。其策略有三:

一、Validation:須要配合非判斷式的探詢(Non-Judgmental Inquiry)要做到如此需歷經3個步驟:
(一)注意自己的判斷
(二)有意識的將自己的判斷放一邊,來做反應
(三)Validate(驗證)後,平和的詢問更多資訊

二、兩邊不同的意見陳述 “Both-And” Statement的練習,統合二邊顯然相反的意見。所以回應時要說”And”,不談”But”。例如房間很冷,房間很熱,雖然不同,但可能都是對的。講者利用一個可笑的影片來陳述一個不願拿掉頭上釘子女子的對話。其原理:
(一)不要掉入預設的假設
(二)人性
(三)不要兩極化,對或錯
(四)有彈性以創造出解決模式 

三、“DEAR”的技巧 “DEAR”是一種有效人際溝通法,是以有邏輯的架構去釐清觀念及減少防衛。以下個案學員對於社會邊緣人特別不用心。
(一)Describe(描述):「我注意到王先生是老菸槍而且陳經有過酒精戒斷症狀之病史,但你的病歷描述及口頭報告完全沒有提到。」
(二)Express(表達):「我非常在意你這個疏失,因為隔天王先生就出現酒精戒斷症狀,這是可以避免的。」
(三)Assert(主張):「我希望你以後報告個案病史,特別要注意其飲酒史。」
(四)Reinforce(加強):「如此我才能放心你對待每位病人都是沒有區別的,以防止不好的醫療結果。」

   相信大家運用以上方法來告知面對困難學員,就能更有效做好輔導溝通的工作。

 

 

◎全院性演講
●時 間:2016/11/23(星期三)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二會議廳   台北院區同步視訊(T-B1會議室)
●主講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陳肇隆 名譽院長
●主持人:鄭明輝院長
●講 題:一個外科醫師的養成與社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