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總院醫教電子報
 

104年第11期104年11月15日發行
執行編輯:趙從賢 醫師

 
 
醫學教育專欄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讓我們背九九乘法、老師叫我們算雞兔同籠題,我們大多乖乖地照著作,但可能或多或少有感覺到:被逼著學,跟自己想學,學習效果差很多。長大了以後,慢慢地我們會依照本身的需求,自己決定想要學習的主題與內容,分配合理的時間與資源,並在學習過後用某種型式瞭解自己到底學得如何。這樣一個主動學習的精神,在成人教育理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本期的醫教電子報,我們邀請到胸腔科黃建達副教授跟大家介紹主動學習的概念與教學實務。並進一步分析幾種應用主動學習精神來加強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如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m-based learning (TBL), case-based learning (CBL)等等。在文章最後也提到了中西方在學習觀念上的差別,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主動學習

林口長庚醫院教學部教學專責主治醫師 黃建達

       成年學習理論 (adult learning theory)認為有效的訓練應該是具備相關性 (relevant)、投入性 (engaged)、主動性 (active)、並且能以學員為中心 (learner-centered) 的教育。在這些元素當中,主動學習 (active learning) 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的定義是為了使學生能投入到他們的工作,進而得到並且了解知識,所使用的一種或多種互動式教育與訓練模式。主動學習的教室是屏除以教師為中心 (teacher-centered) 的大堂講課指導模式。相反地,較喜愛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 的教室環境。案例學習 (case-based learning, CBL) 與團隊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 模式已被使用於許多主動學習的教育策略。許多研究也顯示互動式教學方式,譬如團隊學習與個案學習模式比起傳統的講課式授課,較能夠傳授可持續性的知識進而改變表現,也有較高的學生滿意度。

       主動學習紮根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ies) 也就是學習者對於學習主題有更多的互動性去建構自己的知識,而非只是老師傾倒知識的容器 (vessels)。主動學習的活動,如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團隊學習 (TBL),案例學習 (CBL)。問題導向學習被設計於定義好的學習目標,推動整體的投入,鼓勵分析思考與推理,培育知識的整合與運用。團隊學習 (TBL) 是另一種主動學習方法,能讓教師同時間一個人在一個教室去指導多個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團隊導向學習注重在學習目標下的課堂外學習,強調學員須負責任地於課堂前預做準備,並需提供指引給各小組來學習作業,進而增加參與度,課堂時間則從學習事實轉換到資訊的運用與整合。指導者藉由扮演主持人與內容專家雙重身分,來控制上課內容。團隊導向學習包含三步驟,課前準備 (Preparation: Pre-Class)、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eadiness Assurance Process [RAP])、應用課程概念的活動 (Application of Course Concepts)。案例學習 (CBL) 也是常用的主動學習模式之一,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指導模式,讓教師以多樣複雜的問題去刺激團隊討論與合作性分析。案例學習包含互動式實際與特定情況的探索,而這些探究通常沒有單一的正確答案。

根據本院醫學教育研究中心 (CGMEC) 主任夢靈 (Lynn Monrouxe) 教授的最近的系統性文獻研究分析,發現學生對於小組討論之主動學習方法,雖然一開始的階段,學生會有負面情緒與焦慮的感覺,但最後通常會呈現正向感覺。而影響滿意度的因素包括,協助者的角色 (facilitator role)、導師架構 (tutorial structure)、個別學生因素 (individual factors)、案例真實性 (case authenticity)、增加回饋 (increased feedback)、團隊和諧 (group harmony)、資源可利用性 (resource availability). 大堂式講課式授課是傳統知識傳遞的課程模式之一。通常這是一個小時長的講課,屬於被動式學習。醫學生習慣此種傳統授課模式,譬如聽一場講課,觀看PPT簡報,拿到講義,做筆記。此現象與本院情況相當類似。然而,這些大堂式講課在西方已不再被認為是理想的方式去讓學生創造出具深度與持續的課程理解。因為這種學習過程常常會使學生感到無聊,而壓抑了他們豐富的教育學習過程。

在台灣,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仍是主流,學生也習慣它。然而,主動學習的方式對於東方的學習環境,仍有一些問題值得去澄清與研究。如東西方之差別?醫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如何?教師與學生是否有差別?有哪些正反面的態度?主動學習成效是否改善?這些問題很值得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  Knowles M: Andragogy in Ac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4.
2.  Kumar V, Gadbury-Amyot CC: A case-based and team-based learning model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J Dent Educ 2012, 76(3):330-337.
3. Shepard LA: 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a learning culture. Educ Res 2000, 29(7):4-14.
4.  Graffam B: Active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beginning implementation. Med Teach 2007, 29(1):38-42.
5.  Dori YD, Belcher J: How does technology-enabled active learning affec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magnetism concepts?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05, 14(2):243-279.
6.  Vernon DT, Blake RL: Do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work? A meta-analysis of evaluative research. Acad Med 1993, 68(7):550-563.
7.  Parmelee D, Michaelsen LK, Cook S, Hudes PD: Team-based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 AMEE guide no. 65. Med Teach 2012, 34(5):e275-287.
8.  Kilgour JM, Grundy L, Monrouxe LV: A rapid re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healthcar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smallgroup, active learning methods.1-29.
9.  Hendricson WD, Andrieu SC, Chadwick DG, Chmar JE, Cole JR, George MC, Glickman GN, Glover JF, Goldberg JS, Haden NK et al: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problem-solv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J Dent Educ 2006, 70(9):925-936.

 

◎全院性演講
 
●時 間:2015/11/06(星期五)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一會議廳(復健大樓1F)台北院區同步視訊
  ●主講人:鐘文宏醫師、田亞中醫師、黃兆山醫師、林國仁醫師、
吳恩顥醫師、盧政諱醫師、陳冠樺醫師
  ●主持人:孫建峰教授
  ●講 題:臨床病理討論會

◎全院性演講
 
●時 間:2015/11/11(星期三)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二會議廳(醫學大樓1F)台北院區同步視訊
  ●主講人:臺大醫院華筱玲醫師
 ●主持人:劉嘉逸醫師
 ●講 題:性別暴力

◎圖書館資訊
 
●活動名稱:11月份資料庫講習
     ●上課人數:20人(未滿3人則不予開課,若報名額滿以本院員工優先)
  ●地 點:圖書館視聽中心放映室
  ●活動諮詢電話:分機403-3481、3484、3483
     ●詳細內容至院內圖書館最新消息
 

◎教學相關活動
 
●活動名稱:『105年第一年住院醫師招募 』
     ●日期:104.11.15(日)
  ●詳細內容至院內首頁104年10月01日公告
 

◎教學相關活動
 
●活動名稱:『PGY博覽會』
     ●時間:9:00~11:30
  ●地 點:復健大樓第一會議廳大廳
  ●歡迎有興趣報考本院PGY訓練者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