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總院醫教電子報
 

103年第七期103年07月15日發行
執行編輯:張玉吉吉醫師

 
 
醫學教育專欄

          團隊導向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是以主動學習為基礎,且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學習者透過個人貢獻,融入團隊運作與即時回饋,學習面對一系列未來臨床上可能遭遇到的事件或情境,學習將概念化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以有效培養其專業能力。TBL要成功而有效地進行,必須有好的課程規劃,個別學習者、團隊成員甚至指導者,在進入TBL之前都需依據規範及必要之步驟完成學前評估,待學習目標共識明確,學員準備好承擔學習責任,團隊具備共同面對問題的能力與決策機制後, TBL便可以開始進行。一般說來,TBL能夠成功之要素在於學習責任、立即回饋、解決切身相關問題、課程融入程度以及合作模式的習慣,這些其實也是培養未來健康照護專業能力的基礎。


團隊導向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教學部專責教學主治醫師黃建達

             傳統的大班教學,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red),屬被動式學習(rote learning),學習存留率不甚理想。小組教學或小組學習的成效雖較佳,但需要大量的師資、多量的小討論室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仍有執行上的困難度。團隊導向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則是以小組討論模式來進行大班教學,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過去常應用於商學院及其他的高等教學環境,近年在醫學教育之推展已有超過10年的時間。TBL並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系列的教學策略,指導者可以一個人即可引導多個小組討論,藉以提升學生學習意願與程度,強化個人自我學習。研究顯示TBL適合於不同的醫學教育課程,包括可增加學生的學習參與、增加溝通的品質、甚至在提升國家考試的成績。

                Dr. Parmelee認為真正有效果的小組學習有兩種模式,即發現模式(discovery model) 及負責任模式 (accountability model)。TBL的小組學習模式皆屬於負責任模式。因此TBL 學習模式之轉變 (paradigm shifts in TBL) 包含:課程的目標從 “知道 (knowing)” 轉變為 “應用 (applying)”。教師的角色從 “講檯上經驗豐富的賢者 (sage on stage)” 轉變為 “在學生旁指導 (guide at side)”。學生的學習從 “被動” 轉變為 “主動”;學習的責任從 “教師” 轉變為 “學生”。

                TBL有幾個重點,包括恆久不變的小組成員、課前準備(Preparation: Pre-Class)、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eadiness Assurance Process [RAP])、應用課程概念的活動(Application of Course Concepts)。

                恆久不變的小組成: TBL必須是由多個小組 (5-7 位學生/組) 構成的大班級教學,各小組學生成員組成必須多元化且不輕意更動。TBL被應用於大班上課,最多可到 400位學生,但較典型的 TBL 是 120 – 150位學生與一位輔導老師,而且可以運用於空間受限的教室,例如階梯教室 (tiered lecture theatres),其基本是提供學生們一些強制性學習工作,讓他們忽略教室的空間限制。

課前準備: 教師宜採取 “少即是多的閱讀 (“Less is more” with reading) 的指定預習。通常當閱讀物的份數或頁數太多時,學生們會傾向於不閱讀。另外,不管閱讀物內容的長短或複雜的程度,學生們似乎僅專心於投入固定時間長短的閱讀,因此教師要睿智地運用他們的注意力,也可運用網路翻轉教室學習。

               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AP) : TBL 的架構成是非常適用於許多學科狀況及各種形狀的教室。TBL 的教學重點已由教師單方向教學,轉移到學生們要學習如何去實際運用課程內容之概念。因此 TBL 之學習特色在把學生們要獲得的大量的課程內容之過程,轉移到課堂外面完成,而且讓學生們透過 “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AP)”,去落實他們要獲得課程概念與初步瞭解所應擔負之責任。在每一個TBL學組 (module) 的第一次教室上課時,教師可給學生們一個10 至 15題的選擇題測驗,內容涵蓋指定課程閱讀物的關鍵性概念及重要的基本知識。這個測驗是學生個別的參與之第一個考試 “個別的準備妥善的保証測驗”Individual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iRAT),為傳統紙筆考試,成績為個人成績。考後隨即參加小組的測驗“小組的準備妥善的保証測驗”Team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tRAT),題目及選項與iRAT相同,但採分組討論並以刮刮卡方式作答,成績為小組成績。 “刮刮卡 (scratch and win testing cards)” 為 “即時回饋評量技術 Immediate-Feedback Assessment Technique,簡稱 IF-AT)” 。每一次小組刮除 IF-AT 卡,但沒發現到正確的答案時,他們就回到測驗的問題再進一步討論。在 tRAT之後,小組被鼓勵去申訴錯誤的答案 (appeal incorrect answer),藉此動作將推使小組更進一步的討論,甚至回去閱讀先前預習的資料,以確定他們最困難的部分。一旦完成申訴的過程 (appeal process),教師會針對最困難的概念或問題,提供一個重點的講解,團隊辯解老師回饋 (instructor clarification review)。

                 應用課程概念的活動: TBL 最重要的改變是讓學生們自已負起學習的責任,持續於預備進行 “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AP)”。在完成 “準備妥善的保證過程” 之後,大部分的上課時間是用於練習應用課程的概念及內容於一系列的小組應用練習題 (team application exercises)。藉? TBL,學生們利用大量的上課時間於應用課程的概念去解決問題,因此與傳統的上課方式,教師演講授課為主的教學顯然不同,後者是把大量的課堂時間花在教師傳達課程內容,然而在 TBL,學生們的應用作業 (application assignment) 通常是在課堂外去完成的,而把大量課堂時間進行應用課程概念的練習活動,因而學生們能更充分的利用教師的專長,而且在他們的思考與決策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的即時回饋。

結論: TBL 是一種有效率的小組學習模式,可於大講堂、座椅固定的大禮堂式的教室進行小組討論。TBL教學模式的重點,包括恆久不變的小組成員、課前準備(Preparation: Pre-Class)、準備妥善的保証過程 (Readiness Assurance Process [RAP])、應用課程概念的活動(Application of Course Concepts)。TBL學習模式,學生的出席率通常會非常高,學生需負責課前預習、熱心投入並貢獻小組討論、提出批判性思考。透過這些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主動學習參與、增加團隊溝通的品質,是一種值得引用的教學方式。

表一  典型的 TBL 學習模式 (Typical TBL Module):  


I: Preparation: Pre-Class
課前準備

預先指定閱讀,可運用網路翻轉教室學習。

II: Readiness Assurance
準備妥善的保証: 45-75 分鐘

1. Individual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iRAT) 15 min

  • 個別的準備妥善的保証測驗。e.g.老師預備10-15題選擇題,為傳統紙筆考試,成績為個人成績。

2. Team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tRAT) 15 min

  • 小組的準備妥善的保証測驗。題目及選項與iRAT相同,但採分組討論並以刮刮卡 (即時回饋評量技術Immediate-Feedback Assessment Technique [IF-AT])方式作答,成績為組成績。

3. 申訴 (Appeals) 10 min
4. 團隊辯解老師回饋 (Instructor
Clarification Review)。20 min

III. Application of Course Concepts
應用課程概念的活動: 1-4 小時

1. 小組討論、報告、辯論。
2. 立即的、大量的且詳細的回饋。

References:

  1. 王英偉(Ying-Wei Wang)謝至?(Jyh-Gang Hsieh). 團隊導向學習簡 Introducing Team-Based Learning 醫學教育 ; 14 卷 1 期 (2010 / 03 / 01) , P79 – 89.
  2. 劉克明 高雄醫學大學。TBL -- 有效果的小組學習 (Effective small group learning)(www.teambasedlearning.org/Resources/Documents/TBL%20Web-site.doc)
  3. Parmelee D. Effective small group learning: Guide Supplement 48.1 – Viewpoint. Med Teac. 33(12), 1031-33, 2011.
  4. Sibley J., Spiridonoff S. What is TBL. In: A place of mind. www.teambasedlearning.org. (access: 03/19/2012).
  5. Team-Based Learning Collaborative website: http://www.teambasedlearning.org/
  6. Parmelee D, Hudes p, Michaelsen LK.  Chapter 21. Team-based learning 173-182; A practical Guide for Medical Teachers, 4th edition, 2013.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全院性演講
 
●時 間:103/07/02(星期三)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一會議廳(復健大樓1F)台北院區同步視訊
  ●主講人:郭永嘉醫師、呂嘉偉醫師、張玉?醫師、鄭浩材醫師、張祐銓醫師、徐潤德醫師 、李麗玉醫師
  ●主持人:孫建峰教授
  ●講 題:臨床病理討論會

◎全院性演講
 
●時 間:103/07/16(星期三)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二會議廳(醫學大樓1F)
  ●主講人:周宏學醫師
  ●主持人:方基存醫師
  ●講 題:六年制長庚醫學系課程報告

◎全院性演講
 
●時 間:103/08/01(星期五)上午 07 : 30 至 08 : 30
  ●地 點:第一會議廳(復健大樓1F)台北院區同步視訊
  ●主講人:周文其醫師、蔡駿逸醫師、黃郁絜醫師、范綱行醫師、翁世樺醫師
  ●主持人:孫建峰教授
  ●講 題:臨床病理討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