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47期
 
回顧與感謝---三十年寒暑

台北婦產科門診區護理長 李美鶯

        進入長庚服務迄今三十餘寒暑,回首前塵心中充滿感激與喜悅。多年的袍澤情誼與相互的扶持是我護理生涯中最珍貴的收穫。

        那一年一群來自馬偕、三總、台大及其他各大、小醫院的白衣天使,齊聚在十一樓A區病房。 初來乍到之時,生疏青澀的我們把彼此區分為「那是馬偕的」「那是非馬偕的」,但很快地大家都在忙碌中逐漸熟悉,融合為我們的長庚,不再有「你、我、他」區分。

        草創時期的台北長庚,除了對面已走入歷史的「中泰賓館」與旁邊穩如泰山的「台塑大樓」之外,後面是矮矮的眷村及旁邊雜草叢生的荒地。 當時附近只有一家麵包店,那便是與長庚共同成長的「爵士麵包店」,也是下班後宵夜的唯一選擇。

        那一年我們的宿舍只有12樓,十三寢室的大通舖裡住滿各樓區的同仁,而且還是上下舖呢! 大廳唯一的一部「黑白電視」是下班後的最佳休閒。

        我們是在65年的11月4日報到,從擦窗戶與刷洗病房開始,天天清洗灑掃,一直忙到12月1日,號稱是全亞洲『最大的醫院』正式開幕。當時曾吸引許多『公務人員』放棄人人稱羨的優厚待遇(包括領月俸退休及享有18﹪的優惠利率哦!)加入長庚的行列。

        年復一年,見識過無數的人事更替,心中曾閃過二次驛動的念頭。 一次是得到再度回復公職的機會,而且是到「省立中興醫院」返鄉服務,但卻因捨不得可以感受到「生之喜悅」與快樂的「媽媽教室」而留下;另一次是結婚生子後,獲聘擔任「軍訓護理老師」的機會,幾經折騰之後還是為自己找了個「離家比較近的理由」打消辭意。自此心中未曾再動念轉職,長庚的「三十餘年的歲月」等於就是我終生的職志與奉獻。很快地,慕名而來的病患讓整個內、外科病房人滿為患,於是我們的白班成了小夜,小夜班成了大夜,大夜又成為白班。 這期間有些人陸陸續續離開了,但還是有許多人不辭辛勞,堅守崗位,直到今天。雖然我們偶而也會抱怨,但那段日子卻是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感謝這一路與我共同走過的護理部與院方的長官、姐妹們與台北婦產科門診同仁,我們有著亦師亦友,情同手足的「情感」。也感謝這些年提攜我成長的謝景璋主任,由於他的激勵與支持讓本單位多次榮獲國民健康局的專案改善,過程艱辛但成果甘美。

        上述的榮耀包括:九十一年度的「醫病相親—打造婦女一個親善就醫環境」、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度的「由門診醫囑電腦主動提示系統提昇抹片篩檢率」之改善專案、九十四年度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品質提昇計劃—提昇婦女母嬰親善衛教品質」改善專案。 並參加台北市衛生局各項比賽,如:八十九年的婦女親善聯合考評特優獎與台北市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年度「醫療院所婦女癌症子宮頸癌癌防治與乳癌防治第二組區域以上醫院第二名」、九十四、九十五年度「健康城市系列--婦女子宮頸癌癌防治與乳癌防治績優醫療院所第一名」以上都是婦產科門診同仁共同成長的佳績,也是我在長庚三十餘年最大的欣慰。

        最後我還要感謝院方N4護理人員晉升制度,讓我明白一個人年歲漸增仍須努力上進的道理,也讓我認識良師益友—長庚護研所葉昭幸教授,在她的細心指導下,讓我能在屆退之前將長年臨床的經驗發表為學術文章,自當永銘於心。此外也應該感謝常常笑說將與我同時退休的林秀珍督導,由於她以自身經驗的故事鼓勵我,讓我得以跟隨著她並且同時發表了兩篇專案,也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

        凡此種種都是值得一再回味的往事,祝大家平安喜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