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39期
 
NT and NT

林口院區 張舜智 醫師

   胎兒頸厚度(NT)和新台幣(NT)除了英文縮寫相同,如果還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它們都表現數字。和產科篩檢有關大家耳熟能詳的數字,從最早的35歲進步到1/270,再演進到NT2.5mm,作法愈來愈嚴謹,更加要求標準化,我看FMF (UK) professor Nicolaides的學生Dr. Kagan從一位產婦肚臍的高度作12週大小的子宮,找到胎兒鼻骨,在mid-sagittal plane連續量三次NT都是2.2mm,這個數字的背後說的是standard, disciplinetrainingDr. Kagan後來還幫胎兒看tricuspid flowductus venosuswaveform。產婦是住在韓國的台灣人,高高興興的回去,我們告訴她要繼續產檢。產科的數字化,為了更提高產檢的品質,Nicolaides教授在視訊會議說,他建議在懷孕12週和22週作超音波,不但關心胎兒還要關心媽媽,22週的超音波除了作胎兒外,還應加作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的長度,可以預測早產、測量子宮動脈的血流阻力指數,可以預測毒血症,得到的答案不是模糊的說子宮頸比較短,是exactly幾公分(3.5公分、3公分、1.5公分),都有不同意義,說出數字,醫師間才可以常作依據互相溝通,以前覺得記數字很麻煩,但是現在記憶數字,幫助我們作諮詢作判斷,量到一個<2SD的大腿骨,會往骨骼肌肉dysplasia去想嗎,如果知道它們的發生率只有四千分之一。

  產前診斷,從1966 steele and Breg抽羊水作染色體分析,1975年大陸醫師作CVS看絨毛細胞Sex chromatin辨別男女,以及1983Daffos等作臍帶血穿刺,已經分別有20-40年,配合染巴體技術的發展,在1956年,TjioLevan發表人類沒有banding46個染色體,隔了近15年,在1970年才有第一個有banding的人類染色體核型發表,以後FISHSKY (M-FISH)STRCGH(以及最近的array based CGH)的技術進來,染色體診斷越正確,提供訊息越多。基因診斷技術進步更大,1953 Watson and Crick提出DNA的雙螺旋構造。20012月分別發表在ScienceNatare的公家和私人資助的Human Genome Project對人類haploid, 3 billion base pairs的定序已經完成了80%,單基因疾病從常聽到的甲、乙型地中海貧血、血友病、SMA等,數千種多到作不完。

  不是每個產婦都會接受產前胎兒染色體或基因診斷,但是幾乎每個產婦都會接受篩檢、血清或超音波檢查。胎兒體染色體數目異常Trisomy 21, 18, 13NT會增厚,性染色體異常,47, XXY 47, XXX47, XYYNT不太改變,至於45, X, cystic hygroma, Dr. Kagan認為不能算是增厚的NT。至於染色體構造異常,鄭博仁醫師曾對父母有染色體平衡轉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對他們早期的懷孕作NT篩檢,發現胎兒帶不平衡轉位者(unbalanced transloction 2:2 adajacent 1:2; 3:1),它們的NT也都增厚(Obstet Gynecol 2005, 105: 1058-62)。當然NT增厚的原因很多,包括胎兒的心臟有缺陷,胸腔內壓迫(如CDH)異常、淋巴循環、肌肉疾病,真皮結構改變等,所以胎兒構造異常NT也會增厚。

  NT的觀念把產科的照護更推往標準化和紀律化,NT1, 2mm,子宮頸長度差1, 2公分,可能不會沒有關係,父母親最愛問「我的胎兒到底有多重」,這個數字我們到現在都只能說生出來稱最準,但是有其他更重要的數字在出現,要求產科醫師更嚴謹,使產檢的品質更提升。

  林口長庚鄭博仁主任最早在1996年即引進產前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應用在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上面,而台北長庚徐振傑理事長也在2001年啟用全台灣第一個奧斯卡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OSCAR),應用這套電腦軟體,可以在當日告知孕婦個別的唐氏症機率。筆者回溯的整理1999年到2005年台北與林口長庚的資料,在四千多筆有接受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個案中,偵測出6名唐氏症胎兒,並終止妊娠,只有一名唐氏症沒有被偵測出來,不過因為是高齡孕婦,所以後來也有透過羊水檢查發現是唐氏症,因此這名孕婦最後並沒有繼續懷孕。檢視我們醫院自己的資料,在4.4%的篩檢陽性率下,有高達85.7%的偵測率,這樣的結果是與世界各國醫學中心資料相符合的。

  本院有英國胎兒醫學中心認證的醫師群,親自操作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胎兒頸部透明帶測量,九月份開始在臨床病理科提供全面性第一孕期血清篩檢的服務,包含了妊娠性血漿蛋白-APAPP-A)與游離性貝它人類絨毛性腺激素(free β-hCG)。透過超音波與血清的組合,即是完整的第一孕期組合篩檢,可以達到八成五甚至九成以上的偵測率。目前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方法不斷研發改進,力求能更早、更準確的將唐氏症兒篩檢出來。但無論如何,唐氏症篩檢只是一種機率的計算,它所代表的意義僅用來評估「是否應進一步接受絨毛膜取樣或是羊膜穿刺檢查」,它本身並不是「是否懷有唐氏症兒的確認檢查」。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周產期醫學會宣佈,近期將成立台灣胎兒醫學基金會,並大力推動以最新技術為後盾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計畫,期能把每年出生的唐氏兒人數遽降到個位數,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而提前數周得知的篩檢結果,也可減少偽陽性帶給醫師及孕婦的心理壓力,更是無法衡量的效益。本院在唐氏症篩檢上面的努力與參與,也將不會缺席,來提供孕婦最好最全面的產檢服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