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34期
 

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心得報告

林口院區 王錦榮助理教授

  第十四屆國際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Gynecologic Endoscopy, ISGE)年會今年在英國倫敦舉行。內視鏡手術本是在歐洲發跡,但英國本身卻不算是內視鏡手術發達的國家,與當地的醫師討論的結果,認為可能是英國採公醫制度,且屬較為保守的民族,在臨床上收集案例本屬不易,要發展新的治療方式,腳步自然就會慢上半拍。但此次爭取到主辦年會,目的亦在展現其想要全力發展內視鏡手術的決心。

  由於今年年會會議內容仍著重於內視鏡手術的技巧研討及常見婦科腫瘤(如子宮肌瘤及卵巢腫瘤)的內視鏡處理。綜觀三天正式年會期間的內容,主要是著墨於以下幾部分:

  1. 內視鏡手術在婦癌方面的應用。
  2. 內視鏡在子宮肌瘤之應用。
  3. 內視鏡手術在骨盆腔重建手術之應用。
  4. 內視鏡手術的教育訓練。

內視鏡手術在婦癌方面的應用

縱然內視鏡手術來處理婦癌疾病(如卵巢癌)目前在學術界上仍迭有爭辯,但各國內視鏡手術界紛紛在積極發展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在會議中不見經傳的印度、泰國,此次竟然也有腹腔鏡處理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研究報告,尤其是印度除了腹腔鏡式子宮根除手術外,另外也報告腹腔鏡式前內臟廓清手術。而中國大陸利用腹腔鏡處理子宮頸癌,從2000年開始發展,去年發表150例經驗,今年已劇增到298人,案例數目累積之快令人咋舌。至於腹腔鏡在子宮內膜癌及腹骨盆腔淋巴結摘除的運用,有研究報告的國家更多。在會場中,英國醫師對以腹腔鏡內視鏡手術完成子宮根除手術相當感興趣及欽佩,據瞭解,在英國尚無一位醫師會此種手術,所以在看到我們的報告後,紛紛表達想來台灣參與訓練或邀請我們到當地去指導。在被國際看重的同時,我們應積極檢討,內視鏡手術是否可適用於婦癌患者,畢竟內視鏡手術在婦癌的運用至今已至少有十年時光,理應到達一個仔細評估成效的時刻,若是內視鏡手術在處理某一個癌症可以達到不因手術不同而影響到病人癒後,那麼內視鏡手術在此類癌症的應用就應該鼓勵;反之若是以內視鏡處理過的癌症患者都有較差的癒後、較高的復發率,那麼就應該加以限制。否則看到國外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甚至被視為內視鏡手術落後的地方都已積極發展,想要維持現有的優勢要更努力才行。

內視鏡在子宮肌瘤之應用

子宮肌瘤的處理在婦科手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歷經十幾年來的發展,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已從侷限於漿膜下肌瘤,進步到多發性或是大型肌層內肌瘤都已列在手術範圍。但不變的是仍要解決三大問題:控制手術出血、子宮傷口縫合及肌瘤自腹腔取出。今年大會中有來自英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論文討論這三大問題,雖然解決之道與開腹手術無異,但從論文內容及手術影像來看,各國多已達到如同開腹手術的水準,如子宮傷口多層縫合。這表示腹腔鏡手術在子宮肌瘤處理方面,已逐步取代開腹手術,另一方面亦表示各國的腹腔鏡手術水準已在逐漸拉近之中。而以子宮鏡處理黏膜下子宮肌瘤亦為大會重點之一,其中中國大陸北京復興醫院報告962例子宮鏡手術經驗、日本林保良教授的2044例子宮鏡手術經驗、及來自挪威奧斯陸如何切除大型黏膜下子宮肌瘤最令人矚目。

內視鏡手術在骨盆腔重建手術之應用

骨盆腔組織脫垂及尿失禁在這十年中已成為婦科醫學會中必會討論的重點之一。自1995年瑞典婦女泌尿大師Ulmsten發表經陰道無張力吊帶(人工筋膜)手術(Tension-free Vaginal Tape)的治療方式,這些年來可發現此種手術或類似的手術方式,因手術快速簡單,手術的初步成效亦有令人滿意的結果,遂逐漸受到婦科及泌尿科醫師所喜愛,無張力吊帶(人工筋膜)手術幾乎已成為治療尿失禁的標準手術,近年來甚至以類似方法來執行骨盆腔重建手術。這三年來在世界各地吹起一陣放置人工筋膜的風潮,各類材質、各種形狀的人工筋膜都有廠商研發且陸續上市。不過在脫垂的骨盆腔組織中放置人工筋膜來達到修補的目的,逐漸也激起一些檢討的聲音,這些人工筋膜是否可永久放於人體中?放置這些人工筋膜,對年輕女性的性生活是否有影響?因此以傳統手術法縫合修補脫垂的骨盆腔組織,不過是以腹腔鏡手術法為之,又再度受到重視。但因腹腔鏡手術涉及大量的縫合技巧,手術困難度高,是以從事此方面的醫師一向不多,也因此只要有這方面的手術影像發表,都會引起矚目。我們要想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多發表此方面的研究論文,尤其是手術影像是可行之道。

內視鏡手術的教育訓練

內視鏡醫師的養成教育訓練的課題,自5年起在內視鏡相關醫學會上,陸續有專題時段來探討如何培養一個合格的內視鏡醫師。而儀器廠商甚至也發展出一套模擬訓練儀器,這套儀器可以模擬腹腔及子宮腔的各種病況,如卵巢腫瘤或黏膜下子宮肌瘤,儀器上的器械一如真正的腹腔鏡或子宮鏡,手術過程都在螢幕上呈現,若是操作錯誤,也會出現流血的畫面,有相當逼真的效果,此套模擬訓練儀器目前已進入第三代,操作的手感更為逼真,用來供作基礎訓練當然不錯,但是如何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內視鏡醫師,並非新問題,解決之道,不分國別,大家一致的結論仍是負有教育訓練職責的教學醫院或是相關學會,一定要嚴格把關,做出各種內視鏡手術步驟應遵循的準則,並定期辦理教育課程或在職進修及資格審查。此外,訂定出在住院醫師階段所需跟刀的最少數量。如此在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並行的情況,才可能將失誤減到最低。

這次年會除了上述的重點外,另有幾個地方值得觀察:

  1. 世界各國的內視鏡手術實力在拉近中。
    東南亞諸國以及中國大陸,不再是內視鏡手術的落後國家。從幾次的國際會議中都會看到他們的論文發表,及動輒十數人的龐大代表團出席,相較於台灣,最近由於健保制度不完備之故,內視鏡手術的發展反而有停滯的現象。我們想要維持領先地位除了要在手術創新及論文研究上加強外,以學會的力量積極向健保局及衛生署爭取合理的給付,讓更多的年輕醫師願意加入發展的行列,才是更本之道。
  2. 內視鏡手術是台灣與世界接軌最好的媒介。
    在此次大會中,台灣發表的論文都是難度較高的內視鏡手術,因此即使演講被安排在最冷門時段(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節),但仍吸引比熱門時段甚至是大師級演講還要多的聽眾,會後甚至有澳洲、英國等醫療先進國家的醫師,向我們表達要來台灣觀摩的強烈意願。與當地醫師聊天中,甚且發覺到由於過去的努力,長庚醫院及李奇龍主任已成為英國內視鏡手術界知名的機構及醫師。在興奮之餘,我們亦要更加珍惜及好好把握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若是能吸引更多的外籍醫師到台灣來,不僅台灣之名可不費吹灰之力讓全世界知道,而我們也因此能更拓展視野、格局放大,日後才有機會從參加國際會議的醫師蛻變為國際級的大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