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32期
 

醫學教育如何教 讀〈「應當」挨罵記〉有感

劉瑞德 醫師

  在2004年6月的景福醫訊,有一篇由Florida大學小兒科黃碩文教授所寫的〈台大醫學院受教回憶錄-「應當」挨罵記〉,記載了1961年他當實習醫師時受教的回憶;讀後有不少感觸,特與科內同仁分享。

  黃教授文中開場就是提到「挨罵是不是受正當教育的有效方式,教育界的先生有不同的意見」,但他自己回想起來似乎挨罵的經驗特別會留下難忘的回憶,也受教最深。他寫到當時他在當實習醫師時在病房因有一個個案查不出病因,他去請教宋瑞樓教授,宋教授到病房迴診在所有病房護士、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面前,從病史、理學檢查、檢驗報告、鑑別診斷一路「電」下來,令當時黃醫師無地自容,宋教授說:「當了實習醫師卻還沒學到做學問的途徑,不要有了問題就趕緊找別人替你解決。應該先自己去看書再來請教,做學問絕對不能偷懶」。宋教授的話令黃醫師當天晚上努力查資料,第二天宋教授再次迴診,由於念了很多書,就能捉到病歷的重點,他也學到了做學問的態度及方法。黃醫師當時雖在眾人面前被電,但他仍向宋教授深深一鞠躬,且記住他的教誨,也許因如此黃醫師後來能成為教授。

  讀了上面一例,自己深深感覺到四十年前宋瑞樓教授就以PBL的精神在教導學生(當時應無PBL名詞),而且是真實住院中的case,他放手讓實習醫師思考,處理病人,真不愧是一學界的大前輩。想想自己在教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時,常性急的把該如何處理直接「教」下去。反省起來,學生們能吸收多少,是否學習到如何思考,如何做學問等,身為老師的我該好好檢討。

  在黃教授文中又提到一例是他已是Florida大學教授,在口試一位MDPHD的實習醫師時,這位年輕醫師自恃是MDPHD目中無人,自以為他的想法就是最好的處理病人方式,黃教授忍不住罵他書讀不透徹,不虛心多求知,這個年輕醫師才知收斂。三個月後,此醫師轉介一位小兒科病人給黃教授,託病患母親告訴黃教授他教了他如何做一個好醫生,他非常感謝。

  景福會訊這篇文章,個人以為非常值得所有醫師觀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可看看台大老教授們如何「電」學生及他們年輕醫師是如何的「受教」,但也因為如此,台大才能一直保持在國內醫界領導之地位。而主治醫師們可以想想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做到在實際臨床個案上仍以PBL精神,一步一步引導年輕醫師,而不是直只有在醫學院上PBL課程時才放慢腳步。也許所有醫生都會說長庚醫院非常忙碌,病人很挑剔等,但可能宋瑞樓醫師的教學精神是我們所有人所必須學習的,願與科內所有同仁共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