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為探討及描述社區疾病之型態,疾病自然史,危險因子及致病機制特殊流行現象之解釋;醫藥保健工作的計畫設計與效益評估。因此要了解社區健康問題之先決條件,就必須從疾病之發生率、盛行率、死亡率、致死率等之調查著手;當然社區疾病之型態,隨著人、時、地、事、物加以分析時,描述疾病在不同人時地之分佈狀況就是所謂「描述流行病學」。同時藉著對疾病誘發因子、高危險群之探尋與致並因子之研析,流行病學提供了對疾病之預防、創傷復健、衛生政策之評估、社區保健工作之推行優質之基礎建設工作。
先談人。人之宿主特性、生活習慣與風俗文化,成就了各地區、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疾病的特異性;就各人之研究背景來說:社經地位、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年齡長幼、婚姻狀況,與職業暴露等就成為影響「人」致病的因素。當然人之發病其實與環境之外在因素,與個人遺傳基因或稱體質之異同,有密切相關;吾人若暫時撇開職業及環境影響因素不談,於是我們將進入與婦產醫學習習相關之遺傳與生物科技與醫療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探討所謂「雙胞胎醫學」的研究就顯得有趣多了。
由於結婚生育之故,婦女懷孕與分娩常是致病原因。譬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盤前置、急性胎兒窘迫等,雙胞胎即是其中一項結果變數。究竟什麼樣之婦女容易產生雙胞胎?究竟雙胞胎妊娠有何危險性?對於身為雙胞胎的小孩,是否在其發育過程、遺傳形質、將來發展有何不同?就成為研究課題之素材,從另一個觀點來說,胎次與胎序是否與雙胞胎妊娠有關?雙親之年齡是否與雙胞胎之妊娠有關?從流行病學之知識吾人已知:遺傳性之疾病若呈現顯著之胎次差異:則可能是一、該遺傳病之發病年齡偏高,以致胎次高、及出生較晚的子女,即使早先帶有該遺傳疾病之基因,也因尚未到達發病之年齡,而尚未被發現有病;二、該遺傳病之胎兒,受到子宮內淘汰之優勝劣敗之「選擇」機制之機率,因胎次不同而異,三、壹旦低胎次之子女被發現有遺傳疾病時,家長極可能就不再生育,而子女未患遺傳病者會繼續生育,以致整個族群高胎次之遺傳病之發生率偏低。
雙胞胎之研究常以同卵雙胞胎,對某一疾病之好發率來探討比較。以氣喘疾病而言,常有家族聚集傾向,且根據同卵雙胞胎之研究其罹患氣喘之一致性,較異卵者為高,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其成長期間,環境之影響。就精神病之遺傳研究而言,一般研究顯示精神分裂之盛行率約1%;非同卵之兄弟姊妹罹病率為8%;非同卵雙胞胎之盛行率為12%;同卵雙胞胎兄弟姊妹之罹病盛行率更高達47%。若雙親皆罹患精神病,其子嗣罹患同樣疾病之罹病率高達40%。
然而雙胞胎研究常為規模極大之流行病學研究,台大流病所陳為堅教授其以醫學系畢業之背景投入遺傳、流病、精神疾病等專業領域;對青少年性格、神經生理功能與疾病因果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投入甚多為國內少數對雙胞胎研究之知名學者。
就現今之基因科技趨勢:生物晶片及微陣列研究,已將基因科技發展帶入革命性之階段。相信以傳統雙胞胎研究模式,加以分子流行病學及生物晶片之外衣之後,定能邁向壹新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