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7期
 

雙胞胎餵母奶行不行

林口院區 專科護理師 柳素真

  孫女士由大陸嫁來台灣,第一次懷孕就是一對雙胞胎女兒。先生晚婚但對照顧小孩駕輕就熟,不似孫女士般焦慮。因雙胞胎体重不足兩千公克,在加護病房照顧,孫女士住院中必須擠奶儲存,但因技巧不夠熟練,次數不夠頻繁,所以仍然不免面臨「充盈」、「脹痛」、「乳汁排出困難」等問題。經兩次指導後已可在出院日擠出五十西西以上乳汁,並學會如何用冷敷緩解腫脹,使不易阻塞避免退奶。出院前指導正確使用吸奶器方式,防止乳頭乳暈因不當吸力而致水腫受傷。孫女士在月子中常會擔心奶量不足,因此每天都會補充少量配方奶,其間仍努力擠奶及詢問專業人員如何增加乳汁量,並確認自己已做到排空乳房的地步。在產後兩個月間孫女士在餵奶之餘仍要執行家務做飯給公婆吃,因性格上要求自己盡心盡力扮演好母親及媳婦角色,故無形中脾氣變的易怒、不安、沒信心、睡不好、想哭,見雙胞胎吃完母奶後仍哭吵,就會猜想可能是自己奶量不足,以致其中一個吃不飽。一直到三個月,孫女士能夠掌握寶寶的行為模式,及餵完母奶仍可再擠九十西西的奶汁後才放心。

  陳女士嫁給大自己十二歲的客家籍先生,雖與公婆言語不通,但先生凡事都很能照顧她。在三十六週時,剖腹產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因老大腹水,兒科醫師建議餵水解蛋白奶水,老二吸力弱餵食慢,使先生很疲累並不打算鼓勵陳女士餵母奶。在護理人員的了解下先生是影響陳女士決定餵母奶與否的主要因素。他擔心太太會「脹奶」他不會處理,擔心「奶水不夠」與「配方奶混用」兒子腸胃會受影響及「換奶」麻煩。其他家人的態度採不干涉,不支持。陳女士與先生雖在醫護人員衛教鼓勵下學習擠奶,以防脹奶,但出院後雙胞胎由外婆帶,仍以配方奶為主哺餵。陳女士兩個月後一天二到三次的擠奶結束。

  在國外文獻指出,多胞胎餵母奶的問題大多在初期,不會抱、奶量不足、支持系統薄弱,尚有疲憊,睡眠不足,產後健康保健工作團隊未適時協助,產婦以配方奶取代母奶後乳汁更加減少。產婦在母奶的知識來源,文獻亦提及一是書籍雜誌,二是親朋好友,三才是醫院中的護理人員。在母嬰認證通過的醫療院所中原本就有一系列協助母親成功餵母奶的措施:如產後儘早吸吮乳房體貼母嬰的「母嬰同室」,維持乳汁分泌為加護病房早產兒儲存乳汁的擠奶指導及「集奶室設施」。

  但在母嬰同室的過程中產兒科護理人員站在協助的角色上也遇到許多阻力,一 是信心不足不論是產婦或家屬一聽到新生兒哭就慌了手腳以為吃不飽才哭,二是育嬰態度有差距,長輩反對母嬰同室認為新生兒放在身邊擔心會黏人以後難帶或產婦會壓到小孩無法好好休息。最常使母嬰同室終止的原因是新生兒全是「夜貓族」─白天猛睡,夜間猛哭,令全家作息大亂精神耗弱不得不帶回嬰兒室「避難」。殊不知夜間「泌乳激素」及「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縱使避開了寶寶,乳房受了激素的影響不等天亮血管充盈腫脹在沒人吸吮的情況下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全家白天努力想吵醒寶寶,並未協助產婦擠壓乳房一等夜間寶寶醒來想吸時已有某種程度的阻塞。另外小寶寶與媽媽還沒學會如何合作無間舒適地吸吮乳房。是以夜間才是學會餵母奶的大好時機白天實在應該限制訪客,令母嬰好好熟睡半天,以養精蓄銳期待太陽下山發憤學習餵母奶。

  再回到雙胞胎餵母奶,除注意以上住院中努力維持泌乳方式外,提供少許配方奶並無可厚非。但切不可令寶寶吃太多、太飽的配方奶,或習慣了「不勞而獲」立即哭就有大量的配方奶經「奶嘴」泉湧而來。如此會造成某些堅持度高的雙胞胎寶寶拒絕再吸吮媽媽的乳房,他(她)已經聰明的知道可以選擇不費力吃飽的方式。所以雙胞胎餵母奶,一定是吸夠兩邊乳房後,才視情況杯餵擠出來的母奶或少許配方奶,一直到完全不用補充配方奶,如孫女士的餵法。

  雙胞胎餵母奶行不行?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因為您可能在其他方面做錯了。但沒信心失敗的可能更大,如陳女士全家對母奶的認知,足以被配方奶所取代。

  今天特於多胞胎專輯中呼籲想餵母奶的孕期媽媽,孕期奶類製品、蛋白質來源要攝取夠外,與家人的溝通協調亦不可忽視。因為支持系統在產後是很強而有力的母奶成功要素。如果產後雙胞胎体重大於2,500公克情況適合參加母嬰同室時,您可與家人溝通,在住院中就學會正確的哺餵母乳姿勢,並且藉此辨識寶寶的氣質,以免回家慌了手腳,使餵母奶失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