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6期
 
子宮內膜癌之危險因子

林口院區主治醫師陳敏煜

   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每年有三萬四千名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並有三千人因此病而死亡。在台灣地區,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並不如子宮頸癌或卵巢癌那麼高,但是近年來的確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的惡性程度隨年齡而增加,雌激素(亦稱動情素)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原因,任何使雌激素增多的因素是形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以下略述一些常見的因素:

  1. 孕產次
    臨床觀察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多產、未產、不孕症者較多。沒有生產過的婦女比生過一胎的人危險性增加2倍,比生過五胎以上的人增加3倍。
  2. 月經不調者
    子宮內膜癌病人中月經紊亂、量多者比正常婦女高3倍。多由於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因此也不能正常產生黃體素。子宮內膜缺乏黃體素影響,造成增生性改變,最終可能引起癌變。
  3. 初潮早(12歲前)、停經年齡延後者(大於52歲)
    初潮過早和絕經延遲都會使女性行經年齡延長,從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12歲以前初潮者比12歲以後初潮者,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要高60﹪。52歲以後才停經的人比49歲以前就停經的人危險性增加2.4 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絕經年齡較正常女性可以晚6年以上。
  4. 肥胖
    體重超重21-50磅的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3 倍,超過50磅則增加10倍。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不僅增加了動情素的儲存,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素。但國外(Boston)普查的資料提示,不少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者並不過胖這一事實(EIWood)。
  5. 等飽和脂肪酸過度攝取
    一些研究報告指出,日常食物中含有高蛋白質及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肪,比較容易得子宮內膜癌;素食者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較小。
  6. 吸煙
  7. 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增高者
    如多囊性卵巢,功能性卵巢腫瘤等疾病,都會造成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刺激,增加患病可能。
  8. 停經婦女單一使用動情素,而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者
    在停經後的婦女如果只補充動情素,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48倍,而且危險性隨著劑量以及使用時間增加而升高,如果加上黃體素則可以降低這個危險性。
  9. 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來說,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但在仔細對照了患者的年齡與體重,Yen等並未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糖耐量不良伴發率有所增加。因此糖尿病對子宮內膜癌發病關係的最後結論,仍然需要更多的資料與可資對比對照組之研究。
  10. 高血壓
    原來也被認為是危險因數,但最近的研究報告並不支持這個看法。有研究認為,除非結合患者的年齡與體重對照研究,不能對子宮內膜癌與高血壓的關係做出結論。高血壓患者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調查中發現,約有1/3的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往往比正常人群高1.5倍,但並無統計學的顯著差異。
  11. 骨盆腔曾受放射線暴露
    WagonerConnelly1974)對5749例曾經接受過盆腔照射(pelvic irradiation)者的研究發現有16例發生子宮內膜癌,認為照射劑量與以後發生癌的關係值得注意,但照射以後發生的子宮惡性腫瘤以肉瘤與混合性癌、肉瘤居多。
  12. 癌症家族史
    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親屬有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直腸癌(均和BRCA-1基因突變有關)。但其相關性不如乳腺癌患者明顯,並不足以定為主要因素。
  13. 使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
    有些研究報告顯示,乳癌患者服用Tamoxifen之後,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會增加2-7倍。
  14. 職業相關危險因數則為石綿、動物粉塵(animal dust)及衛生服務業(sedentary work)

  總之,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對於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原因用雌激素促成來解釋確較簡捷,但子宮內膜癌患者亦有不少為不胖無糖尿病及正常生育者。無疑內源性與外源性雌激素在促使許多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其誘發癌的基本原因仍待進一步探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