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6期
 
婦癌新境界

林口院區 主任張廷彰

   自從1878年德國婦癌科醫師Wilhelm Alexander Freund1833-1977),首次經由腹部手術將長癌的子宮取出後,後繼者不乏其人。而子宮頸癌的手術經由1900年前後奧地利的Ernst Wertheim1864-1920)、Friedrich Shauta1849-1919)以及美國的Joseph Vincent Meigs1892-1963)等人的改進,逐漸成為婦產科醫師中某些具備特殊手術技術醫師的專長。爾後居禮夫人所發現的具放射線的鐳錠,後來也成為治療子宮頸癌的物質,而為放射線療法的先趨。

  1970年代,新的化學治療藥物的發現,尤其是Cisplatin(順鉑)改變了婦癌的治療以手術開刀為主觀念。而化學治療,尤其是卵巢癌的化學治療,被認為是婦癌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時至今日,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仍然被認為是婦癌治療三個必備要素,缺一不可。

  雖然幾十年來婦癌的手術技術已有改良,但是手術方法的進步遠不及化學療法以及放射線療法的進展。在大多數的國家,放射線治療是放射治療科醫師的責任,而化學治療也慢慢的由專門的醫師來執行;婦癌的治療,由於屬性的集中,新的次專科也就逐漸地形成了。

  1970年美國幾位有志於推動婦癌臨床研究的醫師,成立婦癌醫學會,希望能夠集合眾人的力量,將婦癌的治療與研究更進一步的提昇。此後由於影像檢查以及病理學科的研究,婦癌的治療已經脫離了以前單打獨鬥的局面而到達一個新境界。

  在經由切片、診斷,發現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後,或者是超音波檢查高度懷疑有卵巢癌的時候,必須有更徹底的檢查來偵測腫瘤可能的範圍,才能明確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針,而婦癌的診斷與治療從此成為一個群體的工作,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局面。1987年數位有識之士成立國際婦癌醫學會,這是第一個多元性的婦癌醫學會,匯集婦癌科醫師、物理科醫師、放射科醫師以及所有跟婦癌治療有關的人士加入,形成一個大團體,以推動世界婦癌的進展,提高婦女的健康;婦癌治療的專門化及集中化,在許多的國家,包括歐洲及亞洲,也漸次承認婦癌是婦產科下的一個次專科,建立起婦癌科醫師的訓練規範。

  時至21世紀的今日,為了對每位婦癌病人建立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一個看似簡單的子宮頸癌在明確的治療之前,必須經由婦癌科醫師、病理科醫師、放射診斷科、放射治療科甚至核子醫學科醫師的共同開會才能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方式,而治療前的準備,治療後的療養以及心理與生理上的看護,也要藉由各個不同部門具有專門知識與技術的人才一起協同,才能將婦癌的治療達到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

  尤其近10年來,由於生物醫學的進步,不管在手術設備的改良,化學藥物的選擇與放射治療的方法上,皆有長足的進步,然而,我們深刻的了解,無論科學如何進步,癌症的治療仍然必須藉助於諸多專家智慧與心血的投入,並參考先賢治療的證據,經由充分的溝通與了解,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