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5期
 
聖誕夜華盛頓巡禮

劉競明

  美國首都華盛頓是很久以前筆者就很想去的地方,今晚終於達成願望。我們一行十餘人分成五輛車,在友人Michael領隊下由巴的摩爾出發,第一站是小兒科黃醫師的家,大夥邊看地圖邊開車,終於在D.C.不遠的一處鄉間找到這戶前後大庭院的獨棟別墅,房子屬於五○年代美國一般家庭建築,但屋內擺設雅緻,由於空間相當大,據黃太太說,還曾經來過五十幾個同學開過party。黃醫師夫婦來美已二十四年,當年黃醫師還是陽明醫學院前故韓偉院長的學生,黃醫師的兩個大孩子目前均在美國就讀醫學院,國英語皆相當流利。今晚是一個potlock,每位客人均帶來自己的拿手菜,計有紅爐烤鴨、開陽大白菜、麻油雞飯、廣式魯味、什錦炒米粉、清蒸活魚、白玉筍絲,使得久未吃到中國菜的筆者得以品嚐回味一下家鄉口味。飯後之甜食則為典型西點,巧克力酥加上入口即化的奶油蛋糕,令人大快朵頤。晚餐後則是KTV時間-什麼「酒後的心聲」、「無言的結局」…均出籠了。

  大夥到晚上十點才在領隊的催促下依依不捨的離去。第二站是到摩門教堂看燈飾,據說教堂的塔頂為黃金鑄成,聖誕夜時加上所有燈飾,在夜晚會構成一幅亮麗的圖案。不過當我們找到教堂時卻是黑暗一片,原來已經十一點半了,據門警說半小時前才關燈的,筆者想大概美國不景氣很久,也該節約能源了。第三站我們經過華盛頓的各國使館區-這是一個類似過去北京的東交民巷,各國領事館均在該處。這兒有一處美國最大的大主教堂-華盛頓國立大主教堂,號稱世界第六大天主教堂,教堂係在1893年由美國國會撥款所建,至1907年始奠基。整個教堂建築形成一座「十字架」。進入教堂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容納一千二百人同時望彌撒,在耶誕子夜來到如此肅穆的教堂頗為難得,不過太多的遊客使得這份莊嚴的氣氛染上些許喧嘩的色彩…

  第四站我們準備到白宮前看「聖誕樹」,前些日子美國總統柯林頓還曾在電視上亮相,就在這棵數旁。從聖誕節到年底,在美國是一個全家團員的日子,也許在這時候才特別會想到窮困、貧苦無依的人們…在柯林頓的Health Reform被大家批評得「體無完膚」之時,在聖誕節時聖誕老公公發點糖果給貧童,政府稍微關心點民漠…也是一份值得深思的課題,

  夜裡的白宮從遠處看來並沒有想像中的宏偉,初看之下我還以為深在台北新公園博物館前,但白宮卻是美國的最高權力中心…也許建築物的高低、大小好像也不能代表什麼,全美評鑑最好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不過僅是八到十層樓的醫院,在台灣也只能與台中榮總相比,然而在醫院中的軟體-研究人才與臨床醫事人員卻是全美第一流的。

  沿著波多馬克河,我們來到了喬治城(Gergetown),這裡的街道兩旁均是百貨公司、商店,像極了台北市東區,汽車來到一處圓環,乍看之下,筆者還以為在仁愛路與敦化北路口上…其實夜裡的喬治城很像台北,筆者想,也許三十年前喬治城就已經是這樣了,可是台北呢?三十年前您可能知道台北市長是高玉樹,忠孝東路叫做「中正路」,公路局還有東站…在更早以前面對台北車站,之前是一整排小平房違建,有水餃、包子、大滷麵…左邊樓牆上還有「生生皮鞋」的招牌廣告…物換星移,三十年後的現在,景物、人事全非…然而誰又能預料三十年後的未來,您我又在何處呢?台北又會是何等模樣?不過筆者想,喬治城仍是不會變的。

  汽車又發動了,是踏上歸程的時候。由華盛頓特區到巴的摩爾不過三十八英哩,可是身在巴的摩爾的筆者好像感覺「它」很遙遠…在回瑞德樓之前,大夥來到內港(Inner Harbor),這裡是巴的摩爾的精華區-有水族館、摩天大樓、世貿中心等,不過我們所注意的是街道兩旁的耶誕樹燈飾,還有一間「耶誕小屋」,整排聖誕樹燈飾始子夜的巴的摩爾平添不少聖誕節的氣氛,「也許巴的摩爾比D.C.有錢…」Michael說道。大夥在「聖誕小屋」前合影留念,是互道珍重的時候,下次再看見聖誕樹時,也是一年後的事情了。

  在回瑞德樓的路上,筆者想到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三十年在宇宙不過是一轉瞬,人生的三十年也是忽煙即過,然而有些事物是不會變的-「難道是上還有永恆存在的東西嗎?」筆者自忖。這太哲學了,筆者不願再想,明天又將是一個新的開始!也許聰明的讀者,您會告訴筆者那會是什麼?

  後記:本文為作者於19931995年間再每求學時所寫,文中Michael為現任台大醫療機構暨管理研究所鍾國彪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