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1期
 
下泌尿道超音波-無副作用的下水道透視鏡

林口院區 盧佳序 醫師

  蝙蝠利用鼻尖發出聲波,測得回聲來辨別方向,超音波也是應用相同原理,由探頭發出人耳聽不見的聲音「超音波」,利用電腦快速運算,將音波來回反射耗費的時間轉換成距離,強度變成光暗度,數萬串同時發射即同時獲得的光暗點,就能組成在監視器上看得見的黑白影像。因具備方便與即時看得見的特性,已使超音波成為婦產科門診應用上最頻繁的檢查儀器。除了問診、內診之外,沒有加做超音波檢查,有時還會被患者認為檢查不完整。不過超音波並非萬能,它不易穿透空氣而需藉助液態介質,如水或凝質來傳導。有些密度高的組織,如骨頭也阻礙了超音波的行進,於是檢查上出現許多盲點與限制,這些因素使許多器官無法利用超音波檢查。

  由於儀器與技術的進步,深藏於骨盆內為骨盆肌肉與骨盆所包圍的下泌尿道也能利用穿透性較高的頻率與較小的扇形探頭來進行檢查,它甚至取代了一些放射線影像檢查項目。早於1983Poston醫師就發表,透過會陰超音波測量膀胱的三維,長、寬、高三者互乘再乘上0.7係數,在就能輕易算出膀胱內的尿量,於是患者就可免除了導尿的不適與感染的疑慮並得知膀胱內餘尿量,但由於膀胱並不具有固定幾何型態,因此容許有21﹪的誤差。另一方面,Gordon醫師於1989年運用會陰超音波檢查,來評估膀胱頸受力之下位移情形,並與標準常規的膀胱尿道放射線影像檢查做一比較,發現二者除了有相當高的一致性外,會陰超音波檢查還帶給醫師與患者相當大的方便性,並免除於暴露放射線的危險。其後,Voigt醫師於1994年再次應證,會陰超音波檢查與標準常規的膀胱尿道放射線影像檢查的一致性,於是會陰超音波檢查逐漸躍上舞台,成為檢查評估膀胱頸影像檢查項目之一。

  應力尿失禁發生的原因與膀胱頸受力時發生過度的位移有關。因此應用會陰超音波檢查來應證應力性尿失禁病患膀胱頸的位置,於受力時是否會發生過度的位移,而成為大家研究的目標。至1999年為止,有超過60篇的論文討論這議題。超音波檢查方式可分為經腹式、經陰道式、經會陰式與經直腸式;評估的方法,從簡單的一維位移,進展至複雜的二維,甚至二維加上角度變化之向量推算。所有的論文結論都有一共同性,即應力尿失禁患者確實發生有膀胱頸過度的位移。相同的邏輯,發生有膀胱頸過度位移之應力尿失禁患者,接受傳統尿失禁手術後,其膀胱頸過度位移之現象是否就被矯正了?Quinn醫師與Kil醫師於1989年與1991年分別對恥骨後像尿失禁手術患者與扎針式尿失禁手術患者做評估發現,手術成功的患者其膀胱頸位移程度都受到明顯的限制,而手術失敗患者其膀胱頸仍維持與手術前相同程度的位移。

  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接受新式的TVT尿失禁手術法,這種手術法,除了簡單、安全、復原快之特性外,其手術機轉更有別於傳統的尿失禁手術法。因此會陰超音波檢查也用來研究TVT尿失禁手術法。2000年我們自己針對接受TVT尿失禁手術法的患者進行膀胱頸位移的研究論文就發現,TVT手術對於術後患者膀胱頸並沒有明顯的位移矯正,即膀胱頸位置不受TVT手術影響。不過我們也發現接受TVT手術後,患者其尿道中段位置於受力下發生有明顯轉摺,經會陰超音波檢查實況查證下,發現中段尿道之轉摺點就在TVT帶子上。再佐以尿路動力學檢查,證實此中段尿道於受力下發生的轉摺即是阻止尿失禁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即稱此機轉為動態尿道阻塞機轉(Dynamic urethral kinking mechanism)。研究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過緊的TVT帶子也會將尿道上提,由於過緊的TVT帶子容易發生術後解尿不順,因此TVT手術中,應用會陰超音波檢查尿道也能降低TVT尿失禁手術後尿液滯留之發生率。

  除了應力尿失禁外,不穩膀胱患者也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來發現。由於不穩膀胱患者之逼尿肌時常處於緊繃狀況,較容易有過度增生肥大,因此Kullar醫師針對膀胱逼尿肌厚度的研究發現,膀胱逼尿肌厚度超過5mm厚度者發生有不穩膀胱機率較高(敏度為84﹪,效度為89﹪)。另外,骨盆腔手術後若有持漏性尿失禁,超音波有時亦能顯現陰道、膀胱相通的廔管,還看得出其走向與位置,有磁共振檢查的效果而無其不方便的缺點。至於上泌尿道系統時,因不受骨骼阻擋妨礙,超音波已成一種常規性檢查,不論檢查腎臟水腫、輸尿管水腫、腎臟囊腫或者腎實質部的變化、結石,都是遊刃有餘。

  安全、簡單、方便、無副作用是超音波的優點,也是患者接受度高的原因。目前超音波檢查運用於下泌尿道的研究上,早已超越研發者的想像,雖然一些條件限制了超音波檢查的發展,不過隨著儀器精進、軟體功能改善,甚至立體超音波的問世使用,加上電腦運算力的增強,克服超音波盲點,或許某一天超音波檢查會完全取代所有影像檢查。

參考文獻

  1. Poston GJ, Joseph AEA, Riddle PR.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in the measurement of changes in bladder volume. Br J Urol. 1983:55;361-3
  2. Gordon D, Pearce M, Norton P, Stanton SL.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and lateral chain urethrocystograph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ladder neck descent. Am J Obstet Gynecol. 1989;160:182-5
  3. Voigt R, Halaska M, Michels W, Voight P, Martan A, Starker K. Examination of the urethrovesical junction using perineal ultrasonography compared to urethrocystography using a bead chain. Int Urogynecol J 1994;5:212-14
  4. Quinn MJ, Beynon J, Mac.Mortensen NN, Smith PJB. Vaginal endosonography in the post-operative assessment of colposuspension. Br J Urol. 1989:63;295-300
  5. Kil PJM, Hoekstra JW, Meijden APM, Smans AJ, Theeuwes AGM, Schreinemachers LMH. 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urodynamic evaluation after suspension operations: comparison among the Gittes, Stamey and Burch suspension. J urol. 1991;146:132-6
  6. Lo TS. Wang AC, Horng SG, Liang CC, Soong YK. Ultrasonographic and urodynamic evaluation after tension free vagina tape procedure (TVT).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1; 80:65-70
  7. Khullar V, Cardozo LD, Salvatore S, Hill S. Ultrasound: a moninvasive screening test for detrusor instability. Br J Obstet Gynecol. 1996;103:90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