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21期
 
懷孕•生產•尿失禁

林口院區 梁景忠 醫師

生產數與尿失禁

  以往有關尿失禁發生率與生產數的相關性一直得到不同的結果。Viktrup調查305名初產婦,發現4﹪在懷孕前有應力性尿失禁,32﹪在懷孕中,7﹪在生產後,而只有1﹪會引起持續性的漏尿。Jolleys報告尿失禁隨著生產數增加而遞增,一胎到四胎分別是42﹪、48﹪、53﹪、56﹪。Thomas利用明信片問卷調查7,000名以上婦女的結果指出,四胎以上會明顯增加持續性尿失禁的危險性,同時也發現未生育的婦女比生過一至三胎的人有較低的尿失禁發生率,然而一至三胎之間則沒有統計學上的差別。Foldspang指出:在3044歲的的尿失禁發生率與生產數和陰道生產有關;然而45歲以上則是有生過三個以上的婦女才會增加漏尿的危險性。

  生產數多少以上才會增加尿失禁的發生率,答案似乎是三胎以上的婦女。不過Dimpfl在研究自然陰道產在持續性應力性尿失禁所佔的角色時發現:初產婦的6﹪與經產婦的7﹪發生率幾乎相同。

陰道生產與尿失禁

  事實上,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病因並不完全明瞭,然而生產時骨盆底的受傷是主要危險因素。Dimpfl的資料顯示:接受剖腹產的婦女雖然50﹪在懷孕中有尿失禁的症狀,然而產後卻沒有尿失禁。他們的結論是:陰道產與第二產程延長為持續性尿失禁發生的主要病因,這和其他的研究一致,並不是懷孕本身,而是骨盆在生產時受傷所致。Persson針對接受尿失禁手術的1萬多名瑞典婦女做危險因子的調查,發現第一胎陰道生產與日後接受尿失禁手術有強的正相關性,也就是說,自然陰道產以第一胎生產對骨盆底造成最大的傷害,持續的生產則傷害較小。

  自然陰道產對日後尿失禁的發生的影響似乎已經是大家的共識。然而,Iosif指出8.8﹪的剖腹產婦女產後會有持續性的尿失禁,因此他認為懷孕可能就是危險因子之一,這與DeLancey的觀點相同。

產械與尿失禁

  陰道產比剖腹產有較高比例的尿失禁出現,然而利用產械生產是不是附加的的危險因素值得探討,不過目前有關產械與尿失禁的前瞻性研究很少,Arya比較初產婦使用產鉗、真空吸引,以及自然分娩一年後的尿失禁研究發現:在產後兩週的三組比例相近,然而在三個月與一年後的尿失禁情況,則以產鉗組明顯高於其他兩組。

  產鉗生產造成的傷害機轉仍不清楚,不過應該是多種因素的結果,主因可能是鉗葉壓迫陰部神經而引起神經病變,隨之使尿道括約肌去神經化。Snooks報告產鉗生產後會出現陰部神經傳導延長,同時在使用產鉗前,可能因為第二產程拉長而使胎頭或過重胎兒壓迫神經過久所致。

其他尿失禁的危險因素

  常被提到的尿失禁產科危險因子還包括:胎兒過重、母親年齡、胎產式、會陰切開術、硬脊膜上麻醉、懷孕時抽煙,以及妊娠糖尿病,目前都是沒有良好前瞻性的研究報告。

產後與骨盆底肌肉運動

  有20﹪到34﹪的婦女在產後出現尿失禁,然而卻只有3﹪是屬於經常性的漏尿,而這些尿失禁會影響生活品質,也需要花大筆金錢去醫治,如果能在早期採取積極的預防或治療,不但可以增加個人自信,同時也能夠維持個人長期的健康。Sleep發現產婦在陰道產後24小時積極做骨盆底運動,三個月後的評估並未發現比一般產後運動有預防持續性尿失禁的結果出現,而與對照組一樣是22﹪。他認為可能是產婦缺少專人正確指導,或是產後最初三個月的部分去神經化,而導致骨盆底肌肉缺少對運動的反應。Snooks報告產後兩個月有60﹪的陰部神經功能會回復,因此骨盆底肌肉運動在這個時間之後對降低尿失禁的發生率才比較有用。

  Sampselle研究72名孕婦的骨盆肌肉與尿失禁的關係,在懷孕20週後教導孕婦做肌肉收縮運動,並且利用陰道檢查儀測量產前2035週、產後6週、6個月、12個月的肌肉強度,結果顯示:尿失禁症狀在35週、產後6週、6個月都呈現有意義的減少,而且與治療的時間有相關,同時肌肉的力量也逐日增加。MorkvedBo發現在產後8週和16週做骨盆底肌肉運動,產婦會有較低的尿失禁以及較強的肌肉收縮力量,這種效果可以持續到產後26週;產後12個月後則與其他組群沒有差異。

  建議婦女在產前即開始做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好處可以持續到產後12個月,特別是那些事前已發現肌肉有變弱的婦女,如果能在專家協助下會得到更好的預防尿失禁的效果。Wilson研究230名產後婦女進行骨盆底肌肉運動一年後對尿失禁影響的結果發現,雖然所有婦女在產後住院期間都有接受復健師指導,然而由復健師安排產後3469個月回診積極治療的一群,是比對照組有意義地減少尿失禁比例。因地減少尿失禁比例。因骨盆底肌肉運動,是產後減少持續性尿失禁發生率的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1. Groutz A et al.: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revalence among nulliparous compared with primiparous and grand multiparous premenopausal women. Neurourol urodynam 18: 419-25, 1999
  2. Dimpfl T, Hesse U, Schussler B: Incidence and cause of postpartum 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 Euro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43: 29-33, 1992
  3. Arya LA et al.: Risk of new-onset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forceps and vaccum delivery in primiparous women. Am J Obstet Gynecol 185: 1318-24, 2001
  4. Persson J et al.: Obstetric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bstet Gynecol 96: 440-5, 2000
  5. Viktrup L et al.: The symptom of stressincontinence caused by pregnancy or delivery in primiparas. Obstet Gynecol 79: 45-9, 1992
  6. Snooks SJ et al.: Risk factors in childbirth causing damage to the pelvic floor innervation. Br J Surg 72 (suppl): S15-7, 1985
  7. Sleep J, Grant A: Pelvic floor exercises in postnatal care. Midwifery 3: 158-64, 1987
  8. Wilson PD, Herbison GP: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to treat postnatal urinary incontinence. Int Urogynecol J 9: 257-64, 1998
  9. Sampselle CM et al.: Effect of pelvic muscle exercise on transient in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after birth. Obstet Gynecol 91: 406-12, 1998
  10. Iosif CS, Bekasy Z, Rhydstrom H: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middle-aged women. Int J Gynecol Obstet 26: 255-9, 1988
  11. Morkved S, Bo K: The effect of postnatal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Neurourol Urodyn 15: 412-3, 1996
  12. Thomas TM et al.: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BMJ 281: 1243-5, 1980
  13. Jolleys JV: Reported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in a general practice. Br Med J 296: 1300-2, 1988
  14. Foldspang A: Parity as a correlate of adult female urinary inontinence prevalence.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46: 595-600, 1992
  15. DeLancey JOL: Childbirth, continence and the pelvic floor. NEJM 329: 1956-7,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