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通訊--第19期
 

陰道超音波抽取術對子宮內膜異位瘤的臨床應用

廖子緯

  子宮內膜異位瘤的形成一般相信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組織侵犯卵巢:造成卵巢與子宮韌帶之間的沾粘,異位組織在間隙增長集結,並在每個月的月經週期隨內膜的剝落一併出血,卻無法被腹腔的回收系統吸收,便在這個間隙內產生越來越大的血腫,並將卵巢組織往內壓縮,形成狀如卵巢囊腫般的球狀腫瘤。內膜異位囊腫它會由外壓迫卵巢組織,使之擴充,漲大,使得卵巢組織變薄,最後使卵巢的實質成為薄薄的一片外殼,其內所含的卵泡組織也因血管的不流通而萎縮減少。囊腫越大,卵巢的破壞也越大。

  因此內膜異位囊腫的治療應該在其尚未擴大之前即便開始,開刀時的囊腫直徑越小,佔據卵巢的容積越少,其卵巢的保留率越大,對日後的生理功能與生育機率都可有更完整的保存。去除內膜異位囊腫,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手術,不管是傳統方式或腹腔鏡,都可以完全的去除囊腫,並維持一定的比例不會復發。經陰道超音波抽取術是一種較保守的療法,以超音波方式抽取囊腫使其縮小,減輕殘餘卵巢的壓力,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也許可以增加懷孕率或降低復發率。這樣的治療方式自1990年來就開始應用 了,這十多年來陸續有文獻報導治療效果,成果不一,我們做了個回溯性的報告,提出我們這幾年來的治療 成果,追蹤其治療後的懷孕率及復發率。

  我們收集了1993年至2000年間,四十位患者共進行了五十八次抽吸,其中二十九位是復發性異位瘤之前曾進行過手術,十一位則為第一次手術;在抽取術後,有十八位在其後半年內接受了腹腔鏡手術,其他二十二位則只做觀察追蹤或再度的抽取,我們追蹤所有人半年及一年後囊腫大於三公分的復發率。此外四十位中有二十七位有不孕的問題,我們追蹤了她們治療後的懷孕率。所有抽吸前後的臨床數據呈現顯示接受抽吸後手術(With post-aspiration surgery)的十八次治療,一年後的懷孕率為66.7﹪(8/18);一年後的復發率為33.3%6/18);而只接受重複性抽取術(With aspiration only)的四十次治療,一年後懷孕率為6.7﹪(1/40),一年後復發率為33.5(7/40),這樣的結果肯定了手術對內膜異位囊腫的重要。

  陰道超音波抽取術治療內膜異位囊腫因為簡單、安全、便宜、可重複執行及傷害性小而曾經廣為使用,但因效果不佳,它始終處於二線的治療地位,近來的文獻大多建議,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應該斬草除根,因此一旦手術是available,最好盡其可能的將其切除乾淨。當病患因systemic disease、太胖或者腹腔內極度沾粘不能或不願意做手術,陰道超音波抽取術可視為一種替代性的治療方式。
 
1